中國篇·聖人每臨大水,必有三聲喟嘆(下)
還有對額爾齊斯河的描寫,從它的發源地到它的歸宿地,其間那些稍大一點的納入幹河的細流,都筆錄於冊,纖毫畢現。例如筆者當年站立過的那額爾齊斯河河口,在清政府與沙皇一八八三年條約中成為界河的一條小河,竟然也在書的字縫裡出現,從而叫我驚異。他告訴我們,額爾齊斯河發源於阿爾泰山,一條喇拉額爾齊斯河,一條華額爾齊斯河,二河合流,成額爾齊斯河。額爾齊斯河流經遙遠的路程,最後注入北冰洋。我的推測,徐松先生的腳力大約並不能走到那麼遠,額爾齊斯河的鄂畢河階段則很有可能,他是對著軍事地圖來敘述描寫的。
在敘述額爾齊斯河時,徐先生對孕育生成這條河流的阿爾泰山,又名金山,即今人所見的旅遊勝地喀納斯湖頭頂上的那座山崗——友誼峰,亦有描寫,並記述了當年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歸來後,在喀納斯湖冬窩子裡過冬的事情。
而在記述貝加爾湖這一章時,作者筆頭稍微鬆了一鬆,記載了清朝皇帝與沙俄簽署中俄《尼布楚條約》的那一件事。這是清朝與俄國簽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條約中,雙方以貝加爾湖為界,貝加爾湖以北為俄境,貝加爾湖以南屬中國。雙方籤條約,立界樁,維持過一段時期。我們知道,沙皇俄國的野心愈益膨脹,雙頭鷹一個頭窺視西方,另一個頭窺視東方,他們以火車與犁為先導,後來繼續吞併貝加爾湖以南以及伏爾加河以東的廣袤草原。
康熙皇帝年間,北京紫禁城外來了三個洋人,自稱是俄羅斯國的使者,受女王之命,前來與中國皇帝商談劃界立樁的事情。這三個使者“面白微紅,高鼻樑子,類西洋人,紅氈帽,油氈,有發有髭”。而他們所呈的文書,字型自左而右,類似道家符籙。三個使者見了康熙帝,不跪,這惹怒了當值的,於是一陣亂棒,將這三人打出殿外。誰知十多年後這三個人又來了,底下人對康熙耳語說,據說那個俄羅斯是個北方大國,幅員遼闊,人民強悍,咱們還是不惹它為好。這樣恩准了,免了這三個人下跪。
又過了六年之後,內大臣索額圖與俄使臣費要多羅等會議於尼布楚之地簽約,立界樁於額爾齊斯河。界樁以滿文、漢文及俄羅斯、喇篇納、蒙古文字書寫。界樁兩側,中國、俄羅斯各設卡倫(哨所)。徐松的故事,還沒有完。八年的西域之旅之後,徐松返回京城。他的《西域水道記》一經刊行,立即風靡京華,他因此而成為一個得到朝廷與民間都認可的大學者。“我註定漂泊的命運,我屬於曠野!”徐松說,他申請去了陝北的榆林。
在擔任榆林知府期間,他還幹了一件大事。陝北高原宋時有個夏州城,為西夏李元昊之父李德明、李德明之父李繼遷當年自立為王時的嘯聚之地,這座宋時的夏州城又傳說就是當年赫連勃勃的統萬城。如今這城,已為毛烏素沙漠南侵的黃沙所埋。這一日,榆林知府徐松騎了個毛驢,先到下屬之懷遠城,邀了懷遠城知縣前往大漠中踏勘,從而使湮滅千年的赫連統萬城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之中。
徐松生於一七八一年,卒於一八四八年,他去世的時候,正是筆者現在伏案寫這書的年齡。一個文化學者,失意官僚,在遭受命運打擊、仕途無望的情況下轉而著書立說,以大地為師,在旅途勞頓中,在案牘寫作中,潑蘸和張揚自己的才華,寬釋自己的孤憤和寂寥,於是乃有曠世奇書《西域水道記》的問世,他捍衛了文化人的尊嚴,他為後世的文化人樹立了一個標杆。
庫車位於天山南麓中部、塔里木盆地北緣,地形北高南低,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庫車系突厥語譯音,維吾爾語地名,衚衕之意,“因其地為達南疆腹地之要街,故名”。“庫車”一名自古有多種寫法,有“丘慈”“屈茲”“曲先”“鳩茲”“庫叉”等。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定名為庫車。另有說法稱,“庫車”系古代龜茲語,意為“龜茲人的城”。
在歷史長河中,龜茲是絲綢之路中段塔克拉瑪干沙漠北道的重鎮,宗教、文化、經濟等極為發達,龜茲擁有比莫高窟歷史更加久遠的石窟藝術。龜茲人擅長音樂,龜茲樂舞發源於此。此外尚有冶鐵業聞名遐邇,西域許多國家的鐵器多仰給於龜茲。唐朝貞觀十四年(640),唐軍攻滅高昌,設定西州(今新疆吐魯番)、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並設安西都護府,貞觀二十二年(648),唐軍攻滅龜茲,將其納入統治。658年,唐朝移安西都護府於龜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