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1940年秋,百團大戰第一階段勝利結束,日軍集中兵力對奉命轉移的八路軍主力部隊進行圍追堵截。地方武裝平井獲遊擊大隊三中隊把敵人引到掛雲山,掩護主力部隊轉移。在完成阻擊任務後,六名隊員掩護其他同志突圍,最終彈盡糧絕,跳崖殉國。
在井陘縣東北部與平山、鹿泉交界處,有一座巍峨的山峰——掛雲山,山勢險峻異常,常年雲霧繚繞。
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曾發生過一場激烈的戰鬥。1940年9月初,正值百團大戰期間,八路軍主力部隊成功完成破襲正太鐵路的任務後奉命轉移。駐石日軍展開圍追堵截,企圖將八路軍主力消滅在滹沱河畔。
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晉察冀軍區第四軍分割槽平井獲支隊二大隊三中隊在中隊長李鴻山的帶領下,到掛雲山設伏牽制日軍。一同前往的,還有建屏縣一區武委會婦女部部長呂秀蘭帶領的區小隊,以及三峪、上莊兩村的民兵、青抗先隊員和少先隊隊員。
很快,日軍就抵達了三峪一帶,若再向前,便會對撤退部隊造成威脅。為把敵人吸引過來,李鴻山下達了開槍命令。日軍聽到槍聲,以為八路軍主力就在附近,便調集兵力,對掛雲山形成合圍之勢。
戰鬥很快打響,猛烈的炮火向山上襲來。留守山中的戰士們在武器簡陋、彈藥不足的情況下,頑強堅守了整整一天,將敵人的一次次進攻打退。
在敵人的又一次強攻中,正在一塊山石後觀察敵情的李鴻山遭炮火攻擊,壯烈犧牲。之後,指揮戰鬥的重擔落在了年僅22歲的呂秀蘭身上。她把戰友犧牲的悲憤埋在心裡,讓區小隊戰士李芳芳代替自己在臥狼堖指揮,自己則到主峰指揮全山戰鬥。
△ 掛雲山祭烈臺 攝影:趙潤生
久攻不下,敵人改變了策略——把攻擊的重點放在了臥狼堖。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戰士們一個個倒下去,最後僅剩李芳芳一人。彈藥已經用盡,年僅18歲的他拉響手榴彈,與逼上前來的敵人同歸於盡。
佔領臥狼堖的日軍,用機槍向掛雲山主峰猛烈掃射。在主峰守衛的戰士急忙後撤,日軍趁機從主峰東側的小路爬了上來,形成合圍之勢。
呂秀蘭看牽制敵人的任務已經完成,便帶領康三堂、李樹祥、劉貴子、康英英、康二旦等五名民兵阻擊敵人,掩護大部分同志突圍。
在炮火支援下,日軍衝上了山頂,包圍了未及撤退的呂秀蘭和她的五位戰友——這時,他們已經打光了子彈,退無可退。面對逼上前來的敵人,他們先後縱身跳下懸崖,壯烈犧牲。
掛雲山六壯士的事蹟與狼牙山五壯士同樣悲壯,他們和千千萬萬為抵抗侵略戰死沙場的英雄們一樣,在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掛雲山風景區
掛雲山風景區位於井陘縣東北部,因山頂怪石林立,高聳入雲而得名。掛雲山有“小泰山”之稱,站在山上,向東可俯瞰華北平原,向西可眺望太行群山。這裡建有連心橋、祭烈臺、烈士紀念亭等,遊客可在此緬懷掛雲山六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