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孤煙
1949年8月21日拂曉,西北戰場最後的大決戰蘭州戰役正式打響。第一野戰軍抽調了9個團對蘭州外圍陣地發動進攻,經一天苦戰,彈藥消耗了不少,但戰局沒有任何進展,部隊傷亡比預想的大得多。
儘管事先已經充分估計到了作戰的困難,但這樣的結局也是誰都接受不了的。當晚10點,一野司令員彭德懷、副司令員張宗遜向總部報告:“本日試攻蘭州外圍,19兵團5個團,2兵團約4個團,結果未攻下一個陣地,守敵頑強,工事很堅固。”
一野的報告中出現了“試攻”這個詞,在我軍戰史上是很少見的。戰鬥是真刀真槍打的,並非佯攻,如果拿下了陣地,就自然也就不是“試攻”了。之所以說成是“試攻”,並非是一野首長推卸責任,而是出於對保護部隊士氣的考慮,這在當時的背景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凡去過蘭州的人,無不為這裡的地形而震撼——南北兩山險峻異常,一條黃河穿城而過。從軍事上講,攻打蘭州無法形成合圍,因此不大可能打成殲滅戰。而要攻進蘭州城內,則必須首先攻下城南的皋蘭山。這座光禿禿的山連綿20裡,平時徒步登山都很不容易,而馬家軍在主峰營盤嶺上造了三道高約6至10米的環形人工峭壁,還設定了大量的鹿砦、地雷、鐵絲網,那些或明或暗的鋼筋水泥碉堡早在抗戰時期就開始修建,如今又多重加固。這樣複雜的防禦體系,是一野部隊以往未曾遇見過的。
馬步芳的老巢在西寧,但蘭州卻是馬步芳的主要勢力所在地,不到萬不得已自然不會輕易放棄。他將其主力幾乎全部部署在蘭州,由其子馬繼援(82軍軍長)坐鎮指揮。馬繼援除了將91軍、120軍、81軍共三萬人部署在靖遠和景泰一帶保障蘭州側翼,其餘的主力82軍、129軍以及三個保安團共5萬人全部駐守城區,防禦的重點就在南山。
一野兩個兵團在20日才到達蘭州,結果次日就發起進攻,如此倉促顯然是犯了兵家大忌。彭總在報告中說,主要原因是輕敵,其實這未必是主因,更主要的原因是一野無法從南北兩面包圍蘭州,控制著黃河鐵橋的馬家軍隨時都可能從城北逃走。如果不能將馬家軍聚殲於蘭州城內,而將其放跑到老巢青海,那就會貽害無窮。正是出於對敵軍棄城而走的擔心,所以彭總才會不顧情報不明、準備不足等不利條件強行發動攻擊。
在21日的戰鬥中,19兵團以63軍、65軍各一部共5個團的兵力攻擊馬架山,以193師579團擔任主攻,另兩個團一個助攻側翼,一個當預備隊。馬架山的陣地上埋設了大量鐵絲網和地雷,鐵絲網上還掛著炸彈,每枚炸彈又連線幾枚地雷,只要一踏響地雷,即會引起連環爆炸。579團在透過火力封鎖區時就因此吃了大虧,先頭部隊陷入到敵軍地雷陣中,損失巨大。後續部隊前仆後繼發起連續進攻,幾乎是烈士的遺體鋪平了道路,通過了鐵絲網。當他們衝到外壕時遭到敵軍瘋狂反擊,展開拉鋸式的爭奪,即便另兩個團也投入戰鬥,依然無法突破,最終不得不撤出戰鬥。
第2兵團抽出4個團進攻營盤嶺、沈家嶺,同樣接連受挫。
6軍17師50團擔負攻打營盤嶺的主攻,16師46團助攻。進攻前的炮火準備只掀掉了敵軍工事的一層皮,各種明碉暗堡沒有受到實質性破壞。如此一來,進攻部隊完全暴露在火網之下,爆破組根本就無法接近。
防守沈家嶺的馬家軍190師把主陣地修成了圓形堡壘,在三道防線的要道前埋設了大量地雷,甚至還把炸彈放在汽油桶內堆放在陣地前,一旦引爆就是一堵火牆。擔任主攻的4軍11師32團在黑夜中接近陣地,天亮了發起進攻,反覆衝殺之後還是站不住腳跟,最後全部撤了下來。
苦戰一天,部隊全線受挫,三個山頭沒有打下一個陣地。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說,打了一天沒有攻下一個陣地,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
彭德懷戰後總結,進攻受挫的原因主觀上講是輕敵,客觀上講是青馬部隊確實頑強,而且工事修得非常好。不過他也肯定了這次“試攻”也有收穫,那就是基本摸清了對手的底細。他勉勵楊得志總結經驗,研究敵人的防禦特點,把準備工作做好後再發起總攻。
彭總所說的摸清了對手的底子,不僅僅是查明瞭對手的防禦部署以及大小火力點的位置,更重要的是透過這次戰鬥確定了馬家軍絕無放棄蘭州的打算,而是下定決心與我軍在蘭州決戰,而這正是彭總求之不得的。
【西北野戰軍主要指揮員,從左至右依次為趙壽山、張宗遜、彭德懷、甘泗淇】
首戰失利,也和一野部隊攻堅能力不足有關。原西北野戰軍的部隊是全軍裝備最差的,他們嚴重缺乏重武器,彈藥更是奇缺。有資料顯示,西野最強的1縱在整個解放戰爭期間一共消耗了6063發炮彈,這僅僅相當於東野部隊攻打四平時12分鐘的炮彈消耗量。而且西野部隊之前很少打攻堅戰,至於攻打省會城市的戰鬥這還是第一次,經驗明顯不足。
來自華北的19兵團裝備情況要好一些,但和東野部隊比起來同樣差距很大。華北部隊打山地攻堅戰的經驗也不多,只有在太原戰役中得到了較大鍛鍊,不過他們同樣也受到炮火不足的困擾。
首戰結束後,馬家軍士氣高漲,原本還在棄守之間搖擺不定的馬步芳對守住蘭州信心增強,在自己返回西寧後,把蘭州防務全部交給馬繼援。馬步芳給寧夏馬鴻逵發報通報蘭州戰況,催促他儘快向蘭州靠攏。馬鴻逵對蘭州的得失並不關心,因此只是回電敷衍了一番,並沒有派出一兵一卒。
年輕氣盛的馬繼援和老謀深算的乃父不同,他少年成名且一帆風順,之前從未吃過大虧,自然是志得意滿。特別是他在西府隴東戰役中曾重創孤軍北撤的西北野戰軍,被胡宗南吹捧為“當世英雄”,名噪一時,因此並未把一野部隊放在眼中。加上首戰告捷,自然更加驕狂,把手中全部兵力都投入到蘭州防禦之中,反倒給了彭德懷一網打盡的機會。
如此一來,蘭州便成了馬家軍的終結地,這正是福禍相依,世事難料。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