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塞恩(Luzern),又名“琉森”,是琉森州的首府,位於瑞士中部,羅伊斯河出口與盧塞恩湖的匯合處,阿爾卑斯山與中世紀的建築互相映襯。羅伊斯河,將城市隔為新城和舊城兩部分,湖光水色映照城中美景。盧塞恩號稱是最受瑞士人喜愛的度假勝地。盧塞恩市內不乏文藝復興式和巴洛克式的建築物。中世紀的教堂、塔樓、邸宅、老街、古巷、噴泉,比比皆是。
早在羅馬時期,這裡還只是一個沒有幾戶人家的漁村,後來,為了給過往的船隻導航而修建了一個燈塔,因此得名“琉森”,拉丁文便是“燈”的意思,8世紀建城,曾是瑞士中古時期的首都。
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這裡流連忘返。在此生活了很久的托爾斯泰寫出了同名小說《琉森》。大仲馬說,盧塞恩是世界上最美的蚌殼中的珍珠;音樂家瓦格納對它著了迷,他說盧塞恩的溫柔使他把音樂都忘記了;一代佳人奧黛麗·赫本在這裡定居,索非亞·羅蘭等名人也曾在湖畔隱居;還有大文豪維克多·雨果,他曾多次來到盧塞恩。盧塞恩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很多著名作家和藝術家在盧塞恩居住和寫作。還有卓別林、畢加索都到過盧塞恩……這些作家和藝術家們從山水之間得到不盡的靈感。
盧塞恩湖,又稱琉森湖、四森林州湖,是瑞士的第四大湖,也是完全位於瑞士境內的第一大湖。盧塞恩湖湖岸線蜿蜒曲折,將盧塞恩城和周邊的山峰連線起來。
老市政廳建於1602—1606年,是一座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建築。古樸典雅,頂層是阿爾卑斯傳統建築樣式,一層的迴廊至今仍作為假日市集之用。
盧塞恩文化和會議中心(KKL Luzern)位於盧塞恩市中心,毗鄰盧塞恩湖湖畔,是法國著名建築設計師讓·努維爾(Jean Nouvel)的傑作,將湖水引入建築內。最初,讓·努維爾計劃以船的形式建造新的音樂廳,直接進入到湖裡。這個想法不能實現城市和生態因素,於是努維爾修改了專案,得出以下結論:“如果我不能去水中,那麼水也可以來到我身邊。”因此,建築物的主體設計在湖岸邊,其中有三個重要部分:兩個音樂廳和一個會議中心。
卡佩爾橋(Chapel Bridge),是盧塞恩的標誌,建於14世紀,原本是城市防禦工事的一部分。也是歐洲最古老的木橋。橋長約為200米,但不是一座直橋,有兩個小的轉彎。廊橋頂部每隔幾米就有一幅彩畫,橋的橫楣上繪有120幅宗教歷史油畫,開始繪製於17世紀,每幅畫的內容多為盧塞恩的歷史風貌和歷史英雄人物的故事。卡佩爾橋在1993年8月17日為一場火所毀,只剩下水塔未被破壞,雖然現在已經重新修補完整,但新舊痕跡仍可清晰辨認。卡佩爾橋橫架在靜靜的羅伊斯河上,盧塞恩湖,流入羅伊斯河,將市鎮隔為新城和舊城兩部分,河岸兩旁有許多露天咖啡座,是個休閒的好去處。卡佩爾廊橋是盧塞恩明信片上不可缺少的景物。
橋身中間的折彎處建有一座石頭的八角型水塔,34米高。塔建在水中的礁石上。塔建於1300年前後,木橋是依附於水塔而建。水塔作為瞭望哨所,是城市防衛設施的一部分。廊橋外側種有色彩豔麗的天竺葵花,遠遠望去,如同一條美麗的綵帶。
獅子紀念碑(Lion Monument)是世界最有名的雕像之一,這隻“瀕死的獅子”雕像是1821年由丹麥雕塑家雕刻在天然岩石上的,長10米、高3米多的雄獅,痛苦地倒在地上,折斷的長矛插在肩頭,旁邊有一個帶有瑞士徽章的盾牌。在石像的上方刻有拉丁文“Helvetiorum Fidei Ac Virtuti”,意為“獻給忠誠和勇敢的瑞士人”。這一雕像是為了紀念1792年8月10日,為保護杜伊勒裡宮(Tuileries)中的路易十六家族的安全,全部戰死的786名瑞士僱傭兵,雕像下方有文字描述了此事件的經過。
盧塞恩具有21世紀的現代化,更具有中世紀所特有的美、和諧和生命力。人們來到這裡,恍若置身於中古世紀。盧塞恩是一座湖光山色相互映襯的美麗城市,盧塞恩湖水流入羅伊斯河,將城市隔為新城和舊城兩部分,悠長的歲月給這座城市留下了中世紀的建築隨處可見,在這裡可以感受到中古情懷。每逢節日全城則充滿歡樂奔放的氣氛。
盧塞恩湖附近有一塊形似半島的度假勝地:布林根施托克度假村(Bürgenstock Resort)。這裡享譽盛名的原因是奧黛麗·赫本在1954年的9月24日,和梅爾·費拉在布林根施托克的教堂舉行了婚禮。此後,盧塞恩成為千萬女性心中嚮往的“蜜月之地”和“浪漫之都”。
孫克勤撰文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