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過矮拉雪山,沿著盤旋的山路,下坡到谷地,眼前是一座宏麗的寺廟。風塵僕僕的旅人,才經歷了山頂的風冷呼嘯和盤山道的暈眩,精神還處於疲憊和緊張中,看到這座美麗的寺廟馬上治癒了。瓦拉寺依山傍河,地形如同一輪新月,遠遠俯瞰到經堂金頂熠熠生輝,映襯著汩汩流水,陽光下紫袍修行人在白塔林中的背影寂寥……好一幅祥和莊嚴的畫卷。
寺院白、灰、紅色相間豎條形牆體表明瞭瓦拉寺的薩迦派傳承。藏傳佛教四大支系裡,薩迦派傳承較於寧瑪、噶舉派更注重紮實的理論。薩迦派的主寺雖然在遙遠的日喀則薩迦縣,但是其分寺在康區仍然有非常深刻的影響力。與瓦拉寺臨近的薩迦派大寺有德格印經院所屬的“更慶寺”和昌都地區類烏齊縣城的“類烏齊寺”。
由於遊人多數會由四川甘孜州進藏,所以對於昌都江達縣來說,瓦拉寺就像遠方來客的最美會客廳。人們形容這裡是“孔雀開屏”之地。大大小小的的經堂禪房沿著坡地,放射狀延伸直至河邊,俯瞰猶如孔雀開屏。
“瓦拉寺”也有一說是“雙魚盤遊”。這一奇觀在無人機升至半山腰才看出輪廓。原來,東部的半山腰還有一群廟宇白塔。“S”型河道將瓦拉寺一分為二,如同八卦裡的陰陽魚。
瓦拉寺直觀地看到江達的過去。在自然環境優越,人跡罕至的康巴腹地,歲月在這裡變遷得十分緩慢,以至於瓦拉寺創立到現在已近800年曆史,依然神采奕奕。要知道,如今在人口密集的長三角地區,找一座清代建築都非常難了。
康巴地區薩迦派的緣起可以追溯到蒙元的忽必烈時代。1259年,蒙哥汗意外戰死重慶合川釣魚城,弟弟忽必烈即汗位,立刻任用時年僅22歲的八思巴掌管宣政院,負責全國佛教事宜並統轄吐蕃(今西藏)地區的軍政事務。1265年,八思巴奉命回西藏完成建立行政體制的任務,於是他決定從當時西藏最為富裕的東部(康巴地區)往薩迦方向走。於是這一路上,八思巴運用強大的權力讓很多勢力比較單薄的教派寺院紛紛改宗薩迦派。
在寺院眾多的江達縣,瓦拉寺因在317國道邊上而引來更多關注。當然這不是一座普通的寺廟,瓦拉寺幾百年來不斷與時俱進,還延伸出其他功能。作為藏東寺格較高的寺院,瓦拉寺有建在崖壁上的閉關修行所——瓦拉德欽寺,還有一座佔地面積較為龐大的“回”字形院落——五明佛學院。
主寺大部分金堂是可以讓遊人參觀的,在最古老的牆壁上,700年前的精緻壁畫如今依然栩栩如生。其內容是“格薩爾王征戰四方”。這雖是一個在康巴諸多寺院中常見的繪畫題材,但出現在瓦拉寺顯得尤為珍貴,因為格薩爾王的時代與瓦拉寺的緣起僅相隔一百多年。
格薩爾王的一生的一生都在征戰,不僅降妖伏魔,還統一了150多個部落,他的時代是三江並流地歷史上唯一一次集權。併產生了從“氏族社會”過度到“奴隸制國家”的社會形態。氏族、部落、部族和民族之間的戰爭是格薩爾故事的源頭。
拍攝、參觀瓦拉寺用了兩個小時,這裡不收門票,可是像閉關所和五明佛學院是謝絕入內參觀的。我們參拜了兩座經堂,然後跟著轉經朝聖者繞著白塔三圈,還撥動了轉經筒……像最平凡的旅人那樣,默默祈求藏東之行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