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憑藉著航空優勢,好萊塢導演眼裡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往往被塑造成直升機送來接往的“土豪”軍隊。美國海軍兩棲攻擊艦數量多、垂直登陸能力強確實沒錯,但美國海軍陸戰隊真的不是出門必坐直升機——其實坐直升機的仍不算多數,美國海軍陸戰隊同樣保留著船塢登陸艦。一旦開戰,大量的海軍陸戰隊士兵仍然會從船塢登陸艦中登上LCAC、SSC等氣墊船或是AAV-7兩棲步兵戰車前往作戰海灘。
美軍的AAV-7:服役自上世紀70年代,是著名的“海上中巴”
AAV-7兩棲步兵戰車早在1966年就啟動了研製工作,在1971年首批原型車交付美國海軍陸戰隊。相信許多人都曾驚歎AAV-7兩棲步兵戰車的“復古”感:高大方正的車體讓人感覺不到一絲現代步兵戰車的感覺,反而無論是名字還是體型都頗像一戰時期德國製造的A7V坦克......當然,經過了這麼多年,AAV-7兩棲步兵戰車還是有長進的:最起碼在載員數量上超過了A7V坦克的18名。
AAV-7碩大的車體內是24個人的位置:除去3個車組乘員以外,還有多達21個乘員座位。但是根據美國海軍陸戰隊步兵班一個班13人的編制來說,這顯然相當尷尬:21個位置坐一個班顯得闊綽,坐兩個班坐不下......不過,它確實挺能裝的:如果負責貨物運輸,那麼一輛AAV-7兩棲步兵戰車可以運輸約400份MRE即食口糧(可供1人食用起碼一年),或是138箱12.7×99mm NATO機槍彈。
而這,僅僅是一輛AAV-7兩棲步兵戰車一次的運輸量。這樣的運力,在與世界各國步兵戰車對比都是極為罕見的。它的載員量幾乎相當於一輛中巴車——算上從1971年開始服役至今已有50年整,迄今為止裝備量也仍有一千多輛,說它是著名的“海上中巴”完全合理。
火力孱弱、裝甲如紙薄還跑得慢:美國AAV-7兩棲步兵戰車孱弱至極
起初,AAV-7兩棲步兵戰車只擁有一挺M85 12.7mm車載機槍,這即便是和蘇聯/俄羅斯的PT-76水陸兩棲坦克對比,也不過相當於後者的輔助武器:PT-76水陸兩棲坦克的主武器可是一門76mm坦克炮。和同樣來自上世紀60年代的產品相比尚且如此,更別提和我國05式兩棲步兵戰車的30mm機炮和突擊車的105mm主炮相比了:在30mm機炮和105mm坦克炮面前,AAV-7上的武器不值一提。雙方對比相當懸殊。
所以在後期,AAV-7A1兩棲步兵戰車著重升級了武器。不過其火力依舊很弱:仍然選擇了12.7mm的機槍,無非是將M85更換為M2HB;為了強化火力,美軍為其配備了一挺MK-19 40mm自動榴彈發射器。總體來說,這兩款武器搬上車雖然也勉強算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AAV-7兩棲步兵戰車火力不足的缺陷,但在還需要人工換彈,火力持續性並不高。
出於對適應海上航行而減重的考慮,AAV-7兩棲步兵戰車不得已採用了鋁合金焊接技術來生產。注意,這是上世紀70年代的鋁合金焊接技術。雖然戰鬥全重僅有17噸,但這也使得AAV-7兩棲步兵戰車的車體正面只能在300米處防禦美國裝備的12.7×99mmNATO機槍彈的直射和15米範圍外105mm榴彈爆炸時破片的濺射,車體側面更是隻能防禦中口徑步槍彈在中遠距離的直射,可謂是相當孱弱。
由於設計年代早,AAV-7兩棲步兵戰車只在車尾設定了2具噴水推進器,這也就使得其最大水上速度也只有13.5km/h。當然,這和我國的05式兩棲突擊車車族截然不同:我國05式兩棲步兵戰車車族不光采用了滑板式設計以將整車以“抬”的方式短暫“抬”離水面,大幅度地降低了阻力;在航行時,還能透過機械系統將負重輪、履帶向上“收”,又一次降低了阻力。這樣一來,我國的05式兩棲步兵戰車車族就擁有了極其良好的高速航行設計,是世界上首款採用了這種技術的兩棲步兵戰車。
我國05式兩棲突擊車車族:比賽中比輪式步兵戰車還跑得快
2005年,我國05式兩棲步兵戰車車族亮相。這標誌著我國海軍陸戰隊的搶灘作戰能力迎來了極大的提升:在以刃型附屬滑板式設計、1500馬力的發動機等全新技術的“Buff加成”下,05式兩棲步兵戰車擁有著高達45km/h的水上航行速度,比起先前的63A式水陸兩棲坦克有著高達30km/h的提升;即便是在陸地上也擁有著65km/h的高速,這讓05式兩棲步兵戰車曾在“蘇沃洛夫突擊”的軍事比賽上跑得比俄軍的輪式步兵戰車!
很多人驚詫其外形的科幻:與上一代63式水陸兩棲坦克的低矮車體圓腦袋完全不同,05式兩棲突擊車高大威猛,採用了全焊接式鋁合金車體,在車體前後部各有一套向上翹的“滑板”式設計。這一套“滑板”設計,卻是05式兩棲步兵戰車迎來速度大幅提升的訣竅。
考慮到我國海軍陸戰隊在搶灘登陸後面臨的任務相對嚴峻,05式兩棲步兵戰車在設計之初就明確了要以其為平臺衍生更多的用於搶灘登陸的戰鬥車輛。即便是步兵戰車型,也擁有1門30mm機炮和1挺7.62並列機槍,在炮塔兩側各有一具紅箭-73C反坦克導彈發射器;稍後誕生的05式兩棲突擊車,更是搭載了一門威力巨大的98A式105mm低壓坦克炮,可以發射破甲彈、多功能破障彈、高爆彈等彈種用於掩護部隊搶灘。
在05式兩棲步兵戰車的基礎上,相繼衍生了突擊車、指揮車和搶救車三個車種,車種功能豐富且各有側重,基本囊括了當代中國海軍陸戰隊的需求。僅在軍改前,中國海軍陸戰隊兩個師級作戰部隊就擁有多達1226輛各用途的05式兩棲步兵戰車,這是未來多年中國海軍陸戰隊的主要搶灘登陸裝甲車輛。
很顯然,美軍在AAV-7之後有數十年的時間並未發展過一款投入使用的水陸兩棲裝甲車輛,因此不得不將AAV-7沿用至今。而中國在63式水陸兩棲坦克之後並未放棄水陸兩棲裝甲車輛的研製,還在繼續進步;目前的05式兩棲步兵戰車採用了最為先進的技術、大幅提升了速度,也成就了目前為止世界上跑得最快、火力最猛的兩棲步兵戰車車族。
小結
同樣保有一千多輛兩棲裝甲車輛,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毫無優勢並非沒有道理。美軍在越戰後發展的“垂直登陸”固然有效,但這建立在兩棲攻擊艦、船塢登陸艦等大型登陸艦艇數量多、直升機多的基礎上。再者,“垂直登陸”雖然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但並不代表著它就是萬能的:在梯次配置、豐富的野戰防空系統面前,直升機群根本不敢動彈,也就不具備登陸的條件。
而“超地平線登陸”同樣是由美軍提出的,大量的兩棲裝甲車輛在40km外就開始航行搶灘,這對士兵的心理是個強力的考驗:敵軍在灘頭陣地以逸待勞,己方慢悠悠地至少晃上兩個半小時才能抵達灘頭,這些行動緩慢的裝甲車輛將會受到什麼樣的火力打擊?很明顯,“超地平線登陸”在中國海軍陸戰隊指戰員的手中就可以發揮出極大的優勢:05式兩棲裝甲車族高於美國AAV-7近3倍的海上機動速度可以大幅度地縮短暴露在海上的時間。
總體來說,在中美海軍陸戰隊主戰車輛的對比中,美軍毫無優勢。“垂直登陸”雖然有效,但這只不過是“立體登陸”這一套完整的作戰體系中的一環。中國海軍陸戰隊的直升機雖然不多,但完全可以有效地與05式兩棲裝甲車族搭配形成相對高效的“立體登陸”作戰體系,這便是05式兩棲裝甲車組最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