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日艦在兩翼和後面窮追不捨,斯普拉格下達命令:“驅逐艦發射魚雷。”
驅逐艦“希爾曼”、“霍埃爾”、已受到重創的“約翰斯頓”,再次遵令殺出,其中的“約翰斯頓”已沒有魚雷,只能用艦炮進行射擊。
陣陣雷雨中,日艦的大口徑炮彈像特別快車似地從三艘驅逐艦的頭頂飛過,為模糊了對方的視線,它們不斷用艦尾的煙幕施放器噴出白煙,這些白煙連同煙囪冒出的油膩黑煙,將艦身重重圍繞起來。
在向前猛衝的同時,美軍驅逐艦還要不時倒退,以免彼此相撞。經過這樣舍死忘死的衝鋒,它們終於逼近了敵艦。
三艘美軍輕裝甲艦,要對付的是四艘戰列艦、八艘巡洋航和一艘驅逐艦。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一戰鬥場面都稱得上驚心動魄,在海戰史上,也很少有戰艦能在如此寡不敵眾的情況下奮不顧身、英勇作戰。
“希爾曼”、“霍埃爾”所發射的魚雷,並沒有能夠擊中日艦,但是日軍重型巡洋艦“羽黑”號在轉身躲避魚雷時,船舵被一顆炮彈打中,被迫退出戰鬥。“大和”也立即停止開炮,以避開疾駛而來的驅逐艦,隨後這艘旗艦便遠離了戰鬥,慄田無法再指揮艦隊。
最後一批魚雷射完了,“希爾曼”號向斯普拉格報告:“任務完成。”
打完魚雷,便只能用艦炮,而相對於日軍的戰列艦和巡洋艦,驅逐艦的小口徑火炮並無多少抗衡的資本,用炮手們的話來說,“簡直就像拿紙團砸鋼盔一樣”。“希爾曼”的艦長對艙面軍官說:“從現在起,我們只能虛張聲勢嚇唬人。我們需要的其實是一名號手!”
美軍驅逐艦的悲慘時刻隨即到來。“霍埃爾”首先成為日艦集中射擊的目標,凡是艦炮射程內的日艦都沒忘記向它投擲炮彈,一時間彈如雨注,到該艦完全沉沒時,它已連續四十次被炮彈擊中,真正是被打到了千瘡百孔。
“希爾曼”也中了多顆炮彈,日艦帶色炮彈的鮮紅染料混和著艦員的鮮血,把艦橋和上層建築染得一片殷紅。儘管“希爾曼”透過左閃右避逃了出來,但已喪失作戰能力,只能用向彈藥艙注水的辦法才能使自己不沉下去。
三艘驅逐艦一沉一廢,血還沒有流光的是“約翰斯頓”。除了艦長埃文斯指揮得當,“約翰斯頓”一直照準落彈區域的浪花前進,從而避開了一些炮彈外,還得益於艦板鋼板非常單薄,擊中它的炮彈往往都只會貫穿艦體而不會帶來致命的爆炸。
驅逐艦無法再戰,“塔菲-三”中能繼續護衛航母的,便只剩下四艘護航驅逐艦。這些護航驅逐艦隻是為反潛戰而設計,在航速和機動性上都不如正規的驅逐艦,一旦置身於如此激烈的海戰,它們連自保都很難。
萊特灣大海戰(13)連載,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