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享受龍蝦美味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龍蝦這玩意,在海底到底是游泳呢還是爬行呢?
但誰也想不到的是,有兩個國家為了這聽起來有些無聊的事兒,卻較起了真兒,最後還差點因此開戰,這就是法國和巴西之間的“龍蝦戰爭”,咱們得從1960年說起。
那一年西非的法國殖民地茅利塔尼亞獨立,獨立後其近海一直處於不設防的狀態,法國、西班牙、摩洛哥甚至韓國、日本的漁船都來這裡捕撈,這讓這一帶個大味美的龍蝦產量越來越低。
沒辦法,法國漁民們只好尋覓新的捕撈地。這時,遠在大西洋的巴西東北沿海引起了他們的注意。這裡的龍蝦資源豐富,更主要的是,這裡的捕撈技術還比較原始,相比之下法國漁民佔盡優勢。
於是在1961年,法國漁民們樂顛顛地跑去巴西捕捉龍蝦,一網下去頓時笑得合不攏嘴。但就在他們興高采烈慶祝的時候,突然有人大喝:“放下我們的龍蝦。”為啥,因為這裡的淺海中盛產龍蝦,巴西漁民將其視若珍寶。現在眼見寶貝被外人撈走了,他們當然不幹。他們一邊喝止法國漁船,一邊向當局報告。
根據1960年出臺的《領海與鄰接海域公約·大陸架公約》來說,各國的專屬海區被擴大到100海里。因此巴西禁止法國人在100海里內捕撈。
法國人一想,好吧,那我就在100海里外撈唄。於是大批的法國漁民蜂擁而至,開始在這一區域大肆捕撈龍蝦。
這次巴西漁民更不能忍了,他們認為法國人捲走了他們的錢,立刻跑去向號稱“海上長城”的巴西海軍告狀。
巴西總統立刻作出反應,派出兩艘輕型巡洋艦對這些法國漁船做出警告,不僅要求船長簽署不在巴西海域附近捕撈的承諾書,還威脅法國漁船在48小時內離開。
法國人一聽也炸了,我們可是有政府頒發的180天的捕撈證,名正言順。再說我們也按照你們的要求在100海里之外捕撈了呀,就你們有靠山嗎?我們也有啊!
於是漁民們掉頭回到法國後立刻就和政府告狀,時任法國總統的戴高樂非常剛,立刻派出外交人員隔空喊話。 簡單概括一下就是:“這些龍蝦是順著洋流從西非游過來的,又不是你們家的!就是可以撈!”
巴西政府也不甘示弱:“我們的專家說龍蝦是爬來爬去的,它的腿是落在我們的大陸架上!所以它就是屬於巴西的!怎樣!”
作為一名海洋學家、時任巴西海軍上將的莫雷拉席瓦爾說,雖然龍蝦偶爾也會“跳”起來遊一小會兒,但這樣的運動就好比袋鼠在地上跳躍,就算它兩腳都離地了,你也不能把它算作鳥類。法國人硬要把龍蝦當作會遊的“魚類”,是和把袋鼠劃為鳥類一樣荒唐的事。
“人狠話不多”的戴高樂絲毫不慫,直接正面交鋒,於是就派出了整整一個特混艦隊,陣容豪華,裝備精銳,甚至包括克列孟梭號航空母艦,氣勢洶洶地堵在了巴西家門口。
兩方就這樣在海面上對峙,外交渠道打嘴炮,事情拖了兩年還沒有解決,一直耗到了1963年,雙方才漸漸地冷靜下來。
一方面,巴西意識到自己的軍事力量的確不敵法國,很可能會損失慘重,另一方面法國也認為如此勞師遠征,消耗巨大。於是在當年3月,法國召回了特混艦隊,巴西也解除了戰備狀態。
但是,兩國科學家們的“戰爭”卻開始了,法國和巴西科學家們紛紛發表論文,就龍蝦的運動方式依舊“嘴炮”不停,一直到了1966年。
雙方決定把這件事情移交國際法庭審理。最終法國與巴西簽訂協議,巴西將自己的捕魚經濟區範圍擴大到了200英里,這個盛產龍蝦的區域也被納入其中,同時又給26艘法國漁船開了5年的捕撈許可,允許他們在這一區域繼續撈龍蝦。雙方各退一步,偃旗息鼓。
直到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簽訂之後,規定200海里為專屬經濟區,關於“龍蝦”的爭吵才歸於平靜,這場曠日持久的“龍蝦戰爭”背後,其實是關於海洋利益的爭奪。
只是直到現在,龍蝦是遊的還是爬的,仍沒有定論。或許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龍蝦怎麼烹飪更好吃,才是更重要的。
這裡是為之一震,關注我,咱們一起探索未知和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