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作為世界第一國土面積的國家,從西到東跨越了歐洲和亞洲,且國土大部分是在亞洲地區,但是70%的人口卻生活在歐洲地區。因為從葉卡捷琳堡這個亞歐分界線城市以東,就進入了西伯利亞地區。人們印象中的西伯利亞,極其寒冷,自然資源豐富,但同時也神秘無比。
在廣闊的西伯利亞土地上,葉尼塞河和列娜河中間的部分,是東西伯利亞針葉林生態區,也是泰加生態區的一部分。東部佔據勒拿河直至上霍揚斯克山脊,西部以葉尼塞河為分界,北部可達北極圈,南北的最大長度有1600公里,所以可想而知這是多大的一片區域。
在這裡,所有西伯利亞的生物物種都可以找到,世界自然基金會將泰加生態區列入全球生態系統保護最重要的200個地區之一。這裡是典型的寒帶生態系統,也就是苔原帶,永久凍土層。
在這一大片土地上,人跡罕至,惡劣的生存環境也讓人望而卻步,但是還是有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那就是漢特人。漢特人是俄羅斯的少數民族,人口大約30000出頭,他們形成小的部落,過著極其原始的遊牧生活,男人狩獵、捕魚、養馴鹿,女人則是在家做家務、做飯。
這聽起來和現代社會完全不同,好像來自兩個世界。如果想到達這裡,首先要從雅庫茨克、蘇爾古特或者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這樣的大城市坐直升機,飛到苔原地帶後,再改乘雪地摩托或者馴鹿拉的車,深入森林才可以到達漢特人的部落。
泰加很多地區年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下,這裡是被白雪覆蓋的世界,純淨又美好。這裡沒有網路,就別說通訊工具了。生火用木柴,和古人一樣,食物就來自大自然。
漢特人儘管生活在俄羅斯,意義上說是俄羅斯人,但是他們基本不會說俄語,通常只用漢特語來互相交流。沒有網路,就幾乎與外界隔絕了,他們不知道世界和國家發生了什麼,也不知道誰是國家領導人,因為誰當政與他們似乎都沒什麼關係。
每個地區的漢特人可能生活情況有所區別,但是大體上是差不多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一家普通漢特人的家庭,看看在原始部落的漢特人到底是怎麼生活的。
在泰加地帶的北部,一個叫格魯霍伊的小地方,從雅庫茨克坐飛機,然後再開6個小時的雪地摩托,再坐馴鹿車,輾轉來到這裡,幾乎要花一天的時間。
在格魯霍伊的居民並不是很多,這裡住著一家人,一對夫妻和兩個孩子,他們不是移民,是世代生活在這裡的漢特人,男主人叫帕維爾,女主人叫奧克薩娜。
他們的父母也是漢特人,父母的父母也是,在這裡,他們已經生活了好幾代人,對於他們來說,森林就是他們的整個世界,若想通往我們所處的所謂“現代文明世界”,只有村落一個出口,然後要歷經很遠很遠的路程,他們從來沒有這樣做過。
很久很久以前,這裡還住著幾戶人家,那時候的生活和現在一樣,漢特人打魚、打獵,採集蘑菇、漿果等,他們把“勝利果實”拿到市場上賣,掙了錢再去商店買自己需要的東西。漸漸地,有的人走了,有的人死了,現在只剩下帕維爾一家人。
他們的生活只和大自然有關,打獵、捕魚、採蘑菇、收集漿果和草藥,如果有人來到這裡探險,他們也願意用自己的東西和來客作為交換。
世代在這裡生活,讓漢特人的捕魚技能無人能及,他們會先尋找適合的水域,然後在冰上切一個大洞,用像籠子一樣的東西建造一個大壩出來,然後把食物從這裡投下去,魚會衝向這裡,因為這裡是開放的空間,有充足的氧氣湧進來,而且還有食物。
而漢特人每天要做的,就是等時機成熟了,收網,魚自然就來了。這裡最不缺的就是魚,所以魚也是漢特人主要的食物之一。帕維爾在河邊幹了半天,他把捕獲的魚裝進麻袋裡,揹著滿滿的收穫就可以回家了。
而在家奧克薩娜正在做麵包,傳統的漢特麵包和烤爐,是在戶外的,漢特麵包和我們所知道的大列巴外表看起來差不多,表面的酥皮很厚,內部柔軟,奧克薩娜不是每天都烤麵包,通常一週做一次,一次就做夠全家吃的數量。
奧克薩娜的歲數並不大,但是生活在條件這麼艱苦的地方,外表上衰老的速度要快一些。夫妻二人有一兒一女,女孩子害羞靦腆,男孩則看見生人顯得很好奇。
如我們上文所說,他們之間的交流主要是漢特語,俄語基本不會,只有帕維爾去離家很遠的村莊買東西時候才用得上,而且還是為了和外界接觸後學的。
在泰加,每個部落相隔很遠才能有一個商店,規模不大,但是也能買到不少東西,食品類可以買到肉、火腿、燕麥、麵粉等,日用品有衣服、臉盆、水壺之類,當然像斧子、漁網這種漢特人常用的“武器”更是沒有問題。
但是蔬菜和水果在這裡可是天價,一個石榴能賣到1200盧布(105塊RMB)。烈酒是商店裡種類最多的商品,在如此嚴寒之地,烈酒暖身是必不可少的,而另一個暢銷的東西是釘子,不管是馴鹿車上用,還是家裡的木頭房子,釘子都是最好用的加固零件。
帕維爾最近只能去離家不遠的河邊捕魚,因為幾個月前在森林裡打獵時,他摔傷了腿,積雪很厚,根本不知道下面的情況,帕維爾一腳踩在雪裡,然後跌倒了。打獵的地方離家很遠,所以他不得不把獵物都扔掉,因為拖著獵物是沒辦法走回家的。
由於受傷走得慢,到家的時候,帕維爾的臉因為嚴寒的侵襲已經被凍傷了。這裡沒有移動通訊裝置,所以想打電話,不可能,也沒有道路,所以帕維爾只能拖著傷腿慢慢地挪回家。
帕維爾和奧克薩娜的兩個孩子和他們一樣,生活到現在為止,沒有走出過這裡,像我們剛開篇說的一樣,到這裡最現代的村莊,坐雪地摩托也要6個小時,他們從出生開始,只有冰雪、森林、河流、各種野生動物陪伴他們長大。
這家人的家在河岸上,除了房子以外,還有幾個棚,一個是食物的儲藏室,一個是放漁網等工具的儲藏室,再有就是奧克薩娜做麵包的爐子了。
而室內就是一間屋子,所以屋裡是臥室、也是廚房和餐廳,兩扇小窗戶接收室外的全部光線,白天的屋子裡也是半黑暗的感覺。
帕維爾買了一個小發電機,只有在晚上的時候,他才會用手搖動,機器發電,屋裡的燈才會亮起。但是發電機歲數也不小了,要是他歇班了,那家裡就只能點煤油燈了。
在他們的家裡有兩張床,左邊屬於女性,右邊屬於男性,因為漢特人有男女分開睡的習慣。而家裡所有的東西看上去都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但是有一樣與眾不同,那就是一個顯示器,還有一個錄影機,當然對於咱們來說,錄影機這玩意,可能都消失了20年了。
但是帕維爾說,這是他花了不少錢淘回來的,家裡的幾盤錄影帶還是去村裡的超市買來的,但是不常開,因為發電機那點電實在是供不上。
家裡大多其他擺放的東西都是屬於女主人的,做飯的鍋碗瓢盆,剪刀、縫紉機等。水盆裡已經髒兮兮了,這裡倒是不缺水,門外的雪很乾淨,拿回家用柴火加熱,就變成了水,然後把水放到水盆上經過改造的小鍋裡,就可以刷牙洗臉。
家裡沒有冰箱,因為大自然就是天然的冰箱,肉類的放在室外的儲藏室就可以,其他的放在屋裡也不會壞。
當問起帕維爾和奧克薩娜,感覺生活得怎麼樣?帕維爾表示:“挺不錯的,習慣了就好了,現在就是把腿養好,然後還得去打獵。獵物換取的金錢比魚、野果那些高得太多了。”
而奧克薩娜則是憨厚地笑了,她說:“她生在這裡,長在這裡,這裡就是家,她只要把一對兒女照顧好,把家裡的事情安排好,一家人在一起就行了。”
泰加地區的生活有點像《桃花源記》的感覺,藏在森林的深處,離城市非常遙遠,那裡的人們按照自己的節奏生活著,一切煩心的事情都不用想,就是享受大自然,好好過日子。
有時候想想,真的挺羨慕這種生活,隨著年齡的增長,來自各方的壓力陡增,你沒有選擇,只能單槍匹馬地扛住,因為這也是屬於你的生活,你能享受現代的高科技,看城市的燈紅酒綠,但卻沒有最純淨的環境。
而漢特人呢,他們可能一輩子不會走出森林,去接觸現代的社會,但是他們擁有的,是整個大自然。
▲ 本文章僅釋出於“今日頭條”平臺,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 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禁止網易使用者抄襲,禁止所有平臺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