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WTT世界盃總決賽:王楚欽VS皮切福德比賽的人都看到,局間休息的時候,英格蘭球員皮切福德都是自己在那待著,沒有場外指導,眼神深邃,有點孤單。
從休斯頓世乒賽到新加坡世界盃總決賽,在比賽陷入焦灼的時候,他停下來獨自思考(圖一)想想如何破局?就像參加“閉卷考試”的學生似的。
而當輸掉一局、兩局,並且手腕出現傷病的不良反應時,低著頭,自己捏著手腕,或者只能拿冰礦泉水敷一下(圖二/圖三),一切都只能自己獨自承受……
沒有教練,更別提後勤保障團隊,像個孤兒一樣……
外協會的乒乓球運動員,很多都缺少沒有政府的支援,即便有也很少;基本上都要靠球員靠球員自己努力去參賽,有好的成績才能吸引到贊助商,有了錢再自己去請教練,請陪練,甚至還要自己的去找場館練球;以前還可以參加聯賽或者國際賽事,現在因為疫情,機會已經很少了。所以,有不少球員為了節省開支,都成了“光桿司令”。
其實除了皮切福德,還有“非洲一哥”阿魯納。他贏球后接受採訪,談到要感謝的人,沒有提自己國家的乒協啊,團隊啊,但一定會提到贊助商。
還有女球員馮天薇,她也在幾年前就和新加坡乒協鬧掰了,自己組織團隊來訓練自己。為了參加東京奧運會,她提前幾個月去日本訓練,啥都要自己搞定。
重視乒乓球運動的國家/地區,政府都會給予補貼,贊助商也很大方;當然,最令人羨慕的就是國乒隊員,乒協啥都準備好了,你需要做的就是打好球。
如果說沒有教練的球員像孤兒,那國乒球員就是“富N代”,遠不止“2代”。有專車接送,有保姆(世界冠軍陪練),有私人家教(教練都是世界冠軍);比賽過程中有金牌教練當場外指導,等於考試的時候都有老師講解題目;這差距,是不是有點大?
很多人擔心其他協會超過國乒,國乒這種全方位碾壓的優勢,不是某個乒協出一兩個優秀的球員就能抗衡的。
日本乒協為了東京奧運會乒乓球專案能取得好成績,在取得東京奧運舉辦權後,花了2個奧運週期的時間,也搞了一把“舉國體制”,透過“斷代培養”,挖掘了一批年輕隊員,才有了00後的張本智和、平野美宇、伊藤美誠、早田希娜等一批優秀的球員。但東京奧運會後,國家補貼又縮減了,培養人才的責任還得靠聯賽的俱樂部。
有網友評論:阿魯納贏了梁靖崑,他球打得太好了,很有天賦。
確實如此。沒有好的教練,好的資源,能躋身世界前20名,不靠天賦靠什麼?就像一個孤兒,在孤兒院長大,最後能夠有一番作為,肯定不是得閒之輩。
國內的基礎教育體制,為了公平,禁止請家教;但是國際競技體育,大家都渴望追求更高的目標,當然有好的資源都要用上。所以,國乒好的資源,其他人是羨慕不來的。今年過年前後,林昀儒、杜凱琹、張安等多名外協會球員參與國乒的集訓,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他們參與後都獲益匪淺,進步也立竿見影。
(P.S.本文絕無影射國乒輸球球員之意,純粹是覺得外協會某些球員的不易,以及慶幸咱們國乒球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