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南揭聯想種種問題,什麼國有資產流失,什麼高薪等等一系列問題,那這些問題背後到底爭得是什麼呢?
中國企業或者說中國企業家在走向國際化過程中如何協調本國人民與國際社會的認可。
中國未來的發展,企業或者企業家走向國際是一個必然的過程,這也是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企業家應該深刻思考如何在走向國際化的過程中作出調整。
企業家要有家國情懷
我們知道創業是很艱難,這裡面有著企業家付出的艱辛的努力,這一點不容忽視,即使他原來有什麼樣的投機取巧,利用什麼樣的資源,一定要承認企業家自身對於企業發展的重大作用。下面舉三個例項
我親身經歷的一個環保公司老闆,身價十幾個億,你知道他有多拼嗎?我工作報告有時深夜1點發工作報告,10分鐘後就馬上得到回覆,凌晨5點再發情況報告,仍然是立即回覆,這樣是什麼樣的精神狀態,簡直到了痴狂的地步,是不要命的狀態,當然回報和付出是對等的,有人說人家為了自己的企業自然幹得積極,當然不錯,可人家也是從一點一滴慢慢積累起來的,同樣也是在拼命工作。
再舉個例子,濟南某大型零售商業界老闆,從改革開放初期,起家於推著小推車賣氣球等小日用品,慢慢一步步積累,然後租房幹零售業,後來把房子買下來,再後來買地皮蓋起了大型商場,如果是老濟南人,應該對這個人發家史很熟悉,為什麼知道這個人呢?我們老家一個包工頭,當年在那個商場建設時承包了一部分工程,這位老闆天天蹲在工地上,慢慢地就熟悉起來,這老闆就和他拉家常講述的自己的歷史。
再一個例子,這個老闆是湖南的,也是一家制藥原材公司,也是上市公司,在新疆投資建廠,我們負責其中裡面的一個專案,那老闆60來歲的小老頭,一米七不到的個頭,整天吃喝在工地,戴著棉安全帽,穿著軍大衣,早上提前一個多小時到工地,晚上基本上開完會也到了23點以後。忙著做專案的同時,還要籌錢,找投資方,一個專案幾十個億,自己根本拿不出那麼多錢,於是一旦有投資方來檢視專案,那是高接遠迎啊。到現場時,老闆面帶微笑,微微弓著腰,大老遠的就伸出雙手小跑到投資商面前握手。
講述上面這些具體事例,讓大家感受到企業家也是有血有肉的,掙得錢是真的不容易,這些老闆付出了非常人的努力與艱辛,當然大部分都得到了相應的彙報。那麼這些老闆大多是象徵性地發一些工資,比如一個月發個3—5萬元,有的甚至更少。因為他們拿著這些工廠就如同自己的孩子,只是想盡辦法讓其能長大成人。當這個專案做得正常了,又會接著跑另外的專案。
這些企業家才是中國絕大部分幹實體的企業家真實的寫照,這樣的千千萬萬的企業家才是受人尊重的,也是肩負起中國發展大旗的脊樑。
企業家要生存是沒有問題的,這一觀點沒有任何人否定,當初無論透過什麼樣的背景創業,我們不再追究所謂的原罪,若一旦發展起來了,就應該感恩戴德,感謝祖國為你做堅強的後盾,給你這樣一個發展的廣闊的空間,感謝人民,人民的支援就是購買你的產品,中國14億人口將近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是個多麼龐大的人口數量,這是多麼大的一個消費群體,難道你就沒有一點心存感激之情嗎?
這就是所謂的一句話:企業無國界,企業家一定有國界,中國如此,任何國家亦如此,像比爾蓋茨、巴菲特等等那些人照樣是有國界的。大家想想,如果像他們吃裡扒外,出賣國家,我想,他們的國家也絕不會放過他們的。
資本本無善惡,只是用的人有善惡之分,尤其對做到一定程度的企業來講,更是如此,這樣大的企業發展的瓶頸在增大,運用資本力量操控更多的實體經濟為其創造利潤,發展壯大自己沒有任何問題。但切記勿忘初心四個字,這就是企業家和資本家的區別,如果一味地逐利,什麼家國情懷統統拋之腦後,結果是害了自己,更害了國家和人民。
有一句話說得好:你視人民為糞土,人民視你如敝履。人民這一糞土仍能培育出參天大樹,而你必將被掃地出門。
走向國際的企業兼顧道義的同時切勿忘本
在中國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更多的企業會陸陸續續走向國際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兼顧到國內和國際兩種不同情緒的反映,走向國際不能忘了本,忘了家國,應該更多的為自己國家人民謀福利,不僅僅是中國企業家,其他國家亦如此,反正我們沒有看到有多少企業胳膊肘子往外拐的,一旦往外拐,受到的打擊也是致命的。
我們國家的企業走向國際,更多的是真正地做到與當地國經濟互利,經濟互助,甚至有些好東西自己不用,也給友好國家,這是一種真正的國際情懷。當然在商言商,我們在幫助他國的同時也為自己企業創造效益,這一點是任何人都能夠理解的。我們不會像某些國家利用大棒政策,兵臨壓境,被迫籤城下之盟。或者搞亂他國經濟從中獲利,或者是顛覆他國政權,來為本國資本利益掠奪開疆闢土。(後期專門解讀對於大棒政策下某國資本對世界的影響,也就是某國制裁那些國家的根源。)
企業做大做強後,一定會走向國際市場的,這時接受的不僅僅是本國人民的監督,實際上還受到國際的監督,損害自己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絕不允許,當然也不能損害他國利益,要兼顧到國際道義,讓他國人民接受。在進行正面宣傳的同時,更多的是讓他國人民看到真真切切的實惠,真正地為他們謀福利,幫助建設他們的國家。這才是長久之計,也是雙贏的結果。某國的大棒政策不適合中國企業走向國際的方式。不要借鑑那套方式,某國的方式基本上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國家能夠做到,我們更不應該效仿。
當然,更不能因為自己成了國際企業,仗著有人能撐腰,有所謂的後臺,無視祖國和人民。
當人家有一天感覺到你無利可圖的時候,比國人棄之如敝履更嚴重,甚至會落井下石,到時候只能打掉牙往自己肚子裡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