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曦汐浠
圖/源於網路 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一定遇到過這樣的人,或者說我們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很少開口去麻煩別人,即使自己陷入到了無助的崩潰中,也寧願獨自承受這樣的痛苦,而不是選擇求助。
這類人通常都是獨來獨往的,他們既不願意麻煩別人,也不願意被別人麻煩,生活在自己的圈子裡於他們而言是最有安全感的。
這讓那些習慣了求助別人的人很不解,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應該有相互聯絡的,不管是家人,愛人還是朋友,都應該互相扶持和幫助,這樣才是活得更有人情味,如果都選擇冷漠地袖手旁觀,那麼人情味也就沒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經常說“我不喜歡麻煩別人”,並且也這麼做的人其實情商都很低,甚至不誇張地說,他們具有很危險的人格,遇到了請遠離。
自我懷疑和懷疑他人
通常來說,不喜歡麻煩別人,看似很有禮貌,可是這類人的潛在意識裡其實是懷疑別人的,因為不信任,所以才會選擇封閉內心,拒絕別人的幫助,也更不願意釋放自己去幫助別人。
也許曾經過往的經歷讓他受到過別人的懷疑,原本熱心去幫助過別人,可是一腔熱情卻被潑了冷水,這就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陰影,再遇到他人求助的時候,就會選擇冷漠待之。
同事王傑剛進公司的時候是個很熱心腸的人,是大家眼中的陽光大男孩,可是兩年的時間過去了,王傑在公司成了部門主管,隨之發生變化的還有他的心境。
從剛開始的熱情,到如今的冷漠,很多人都覺得他變了,但其實他只是受過傷,經歷過自我懷疑和懷疑他人,所以才會發生改變。
不喜歡麻煩別人,成了他的行事標準,當然,這也說明他沒有繼續提升自己的情商,選擇直接拒絕別人的幫助,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沒有顧及到別人的感受。
結果可想而知,沒有人願意跟他交心,因為他說話辦事冷漠到讓人感受一種疏離感,所以走進他的內心,其實是很難的一件事。
不得不說,總是陷在懷疑當中的人很難有好情緒,因為懷疑其實也是很費心力的一件事,所以這樣的人情商並不高,因為他不能很好地處理自己身邊的人際關係,看似用冷漠保護了自己,實際上卻是在自己的社交道路上不斷埋雷。
有心理學家曾經做過研究和跟蹤調查,結果發現,那些在成年後不喜歡麻煩別人,喜歡把自己封閉起來的人,往往在童年,甚至嬰兒時期經常會得不到父母和家人在情緒上的回應,所以才會逐漸從恐懼到失望,最後到絕望封閉自己的內心。
成年後,他們與人交往的方式中透露著對自我保護的看重,哪怕自己明明知道一個小小的幫助就能讓自己走出困境,可是他們還是選擇獨自面對巨大的壓力,這是因為他們不懂很好的變通。
長期缺愛導致的討好型人格
還記得很多年前有一部連續劇很火,劇中的女孩被稱為“便利貼女孩”,這是因為她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職場上,都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
別人有需要幫忙的就找她,她從來不懂得拒絕,哪怕自己沒有時間,哪怕自己裡是不願意的,她都會馬上答應別人的要求。
而她自己呢?即使有很多苦痛,也從來不會開口請求別人的幫助,只會默默承受自己所遭遇的一切,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其實並不少,追其溯源,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人往往長期缺愛,缺乏別人的關懷,在他們的心裡,既渴望得到別人的愛,但是又苦惱如何去愛別人。
他們心裡是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肯定的,可是因為目標太過於強烈,以至於讓自己陷入到了一種執拗當中卻不自知。
既希望自己很完美,想要透過“從來不喜歡麻煩別人”來展示自己的獨立,同時也是在隱晦地在自己與他人之間畫上了一道界限,互不打擾,可是這樣的做法真的能保護自己嗎?真的能讓自己得到想要的愛嗎?
大學時的同學顧安,是個很沒有存在感的女孩,總是不斷打破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去討好和幫助別人,明明自己的飯錢都沒有了,還是騙自己的父母要錢,繼續給男友花。
遇到喜歡的衣服,只要別人說不好看,她就不會再穿;其他同學讓她幫忙寫作業或者點名答到,她也從來不會拒絕,即使因為這樣的事屢次被老師批評。
久而久之,顧安的處境越來越孤立,因為她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其實也讓自己越來越邊緣化,哪怕委屈了自己,也不願意拒絕別人對她的請求。
可是遇到自己有事的時候,有好心的同學想要幫助她,她卻都拒絕了,生怕麻煩了別人。
其實說起來,顧安的童年經歷與幸福無緣,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把她扔給了老家的奶奶照顧,老人聽力不好,祖孫兩人基本上毫無溝通。
每逢過年的時候,顧安最渴望父母回來,可是隻回來幾天的時間,父母還一直處於爭吵的狀態中,顧安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愛,更沒有被教過如何去愛別人。
所以長大後,她喜歡用討好的方式去獲得別人的愛,但是這樣無自尊地付出只能讓自己越來越不被重視。
在情商上,顧安這樣的人其實並不佔優勢,因為她並沒有明白與人交往中最重要的是什麼,那就是先愛自己,然後再去愛別人。
真正情商高的人懂得如何拒絕不合理的幫忙要求,也懂得在適時的時候去請求別人的幫助,那樣可以讓自己時刻處於人生的“捷徑”上,這樣才是真的高情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