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5年中國人離資訊高速公路有多遠的瀛海威算起(備註:瀛海威之前也有網路,但那大都是在實驗室,網際網路真正走入大眾視野也就是從張樹新創辦的瀛海威開始),到現在已經高速發展了25年,從網民還是小眾群體,到現在的全民皆是,即便是沒有達到到飽和程度,但距離天花板也不遠了,(截止到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超10億,也就是除了兒童和七八十歲的老人,差不多就都是網民了),那麼問題來了,失去了人口紅利的國內網際網路,還能高速發展嗎?
從人數上看,發展空間已經不大了,儘管我國14億人口,減去10億還剩4億,看上去還有一些空間,但扣除位於人口兩頭的老人和兒童,基本上也沒剩多少可發展的人了,但失去了人口紅利,是否就意味著發展到頭了?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就拿網路購物來說,在淘寶還沒有誕生的時候,當年的易趣就是淘寶鼎盛時期的地位,高達72%的市場佔有率,處於市場的絕對壟斷,但誰能想到淘寶會後來居上,取代了易趣的地位,當大家認為淘寶不可撼動的時候,有誰會想到在夾縫中還能誕生拼多多,以及今天出現的直播帶貨,更是強勢搶佔淘寶份額。也就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新的形式會不斷地顛覆傳統模式,就在大家認為不可能的時候,孕育出新的機會。
就想中國網路發展初期的三大入口網站,新浪、搜狐、網易,有誰會想到後來被BAT取代,而百度獨領風騷的時候,誰又能想到會讓阿里騰訊超越;馬雲曾放言,望遠鏡也找不到對手,那是多麼的囂張跋扈、意氣風發、目中無人,誰會想到,餘聲未斷,就讓微信紅包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網際網路隨著新技術,新應用的出現,會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所以僅僅從人口這塊看,就得出飽和的結論是不全面的。
但隨著國家振興實體經濟的政策,尤其是鼓勵卡脖子的高精尖領域,以及平臺的反壟斷不斷加強,國內的網際網路企業走到了十字路口,需要轉型調整,適應新的變化。但隨著技術的發展,網路會誕生出很多新的機會,也就是危險和機遇並存,比如說抖音等短影片的火爆,如果沒有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沒有網速的飛速提升,網速卡的不行,根本就不可能產生短影片網站,二維碼技術的普及,才使得移動支付成為可能,那麼隨著我國數字貨幣的推行,勢必又會對移動支付重新洗牌。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還會孕育出更多新的機會,這些都是業績新的增長點。
大的方向網際網路還會發展,但正在從跑馬圈地的無序擴張飛速發展階段,發展到大浪淘沙的有序階段,尤其是網際網路的頭部企業,優勢越來越明顯,初創小公司無論是從技術還是規模還是資金實力都很難跑贏這些大佬,但顛覆性的應用也會出現顛覆性的企業,美團、滴滴、快手、抖音無不是從騰訊、阿里、百度這些傳統大佬的夾縫中殺出來的。位元組跳動剛誕生的時候,有誰會想到他會成為今天的大佬,和騰訊、阿里並列成為網際網路第三極的存在。
如同第一代的網際網路企業搜狐、新浪一樣,會逐漸被新的公司所取代,更如同瀛海威已經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一樣,新老更替,週而復始,今天的強大,不代表明天的輝煌,正如股神巴老爺子在股東大會上舉例說30年前,1989年最牛的20家公司,沒有一家進入今天的前20強,全部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中國的網際網路還會有很多變數,今天看似強大的公司,未必明天依然強大。
但巨頭依靠自己的先發財富積累,透過併購,能輕易將競爭對手收入囊中,京東、美團、滴滴、拼多多等等巨頭,背後皆有大佬的身影,至少兩三年之內看不到大的變化。而且他們的收入也是實實在在的,儘管增速在不斷放緩,預期有所降低,但不論是營收規模,還是增長速度,和傳統企業比起來,還都是比較亮眼的,經過了喋喋不休,市盈率已經低的比傳統行業還低,這明顯是反應過頭了,現在是不是底不好說,畢竟下跌趨勢不言底,但是已經跌到了底部區域,應該是大家的共識。這時候買入,也許不會賺錢,但套住的風險也不大。
尤其是這幾天的大跌,讓空方能量已經釋放得差不多了。我感覺現在就是進入的時候。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我不推薦個股,也不招收學員,也沒有收費群,大家不要上當受騙。
關注財經小強哥,股市不迷路,感覺還不錯,別忘了點贊、評論、轉發、分享、收藏哦!你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