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歐亞(舊稱阿爾泰)語系源頭,被德國人類學家Martine Robbeets,鎖定為中國北方北京東胡林遺址→遼寧興隆窪-紅山文化的粟黍農業人群及擴張。考古上標記為N系基因,殷墟、西周、匈奴、突厥、蒙古以及斯拉夫人如俄羅斯(27%)等,都不同程度含有。而今天漢族主體是O系基因……
東北1萬年前馴牛傳奇,太皞裔支東夷族群
史載“太皞教民養六畜,以充庖廚。”這是作為食物來源,太皞是伏羲四世孫。又載“神農作耜,牛首人身”,【馴牛犁田】或也是他的傑作。《神農本草經》詳載“六畜肉骨毛蹄等”藥用價值。又載“相土乘馬,王亥服牛”,這是馬車牛車起源。
▲7000多年前遼寧興隆窪-趙寶溝文化,就已出土了石耜、石鏟、石鋤、石犁等農業工具
▲內蒙翁牛特旗白廟子山岩畫,記錄【使穿牛鼻】【教牛做活】
▲內蒙翁牛特旗白廟子山岩畫,記錄【母牛產假】【教牛犁田】
▲#漢字根義字典#“伏羲”名字根義,乃是『昌盛腳跡開始,富有祭祖使聽』。
▲史載,伏羲開創庖犧氏王朝,歷二十四任帝,太皞居於笫四世,【庖犧】名義根義正是:『餵養幼小動物,富有凝聚力』云云。
紅山玉豬龍原型“彩虹豬”,真名“烏洛候”及王亥
晉・王嘉《拾遺記》雲:“庖犧所都之國,有華胥之洲。神母遊其上,有青虹繞神母,久而方滅,即覺有娠,歷十二年而生庖犧。”這是有別於“華胥氏履大人跡生子伏羲”的另一種記載。
▲8000年前遼寧阜新查海遺址興隆窪文化,出土的『豬頭積石龍』、紅山文化玉豬龍及後世刻文玉璧,題旨:『懷孕種畜,攏歸碰著,責任山大』!
▲不明來歷“刻字”和殷墟出土“刻文”玉玦形龍,俗稱“玉豬龍”,題旨:『知道放牧攏歸,負擔責任山大』。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夔龍”玉玦形龍,題旨:『掂量放牧攏歸,負擔責任山大。念祈禱經,約定孬(狀況)走!』
▲約5000年前開始,紅山文化氣候陡變乾冷,風沙荒漠化嚴重,農業手工業大步消退,畜牧業從放牧定居,逐步轉型為半遊牧、遊牧部國。並留下了【烏洛候】這一支系,承擔著冀州黃帝以來五帝,甚或夏商西周的牧業重任。故《逸周書》曰:“肅慎,吾(姬周)之北土也。”
烏洛候遊牧地,從紅山文化區域,轉移到北近的烏拉蓋河(冗魯骨、烏爾虎、蘆河)。並後世唐努烏梁海、明代兀良哈衛,或許都跟之有關。……南北朝時期,有烏洛候國,居牧更北邊一些!
《魏書烏洛侯傳》:“烏洛候國,在地豆於之北,去代都四千五百餘里。其土下溼,多霧氣而寒,民冬則穿地為室,夏則隨原阜畜牧。多豕,有谷麥。無大君長,部落莫弗皆世為之。
其俗繩發,皮服,以珠為飾。民尚勇,不為奸竊,故慢藏野積而無寇盜。好獵射。樂有箜篌,木槽革面而施九弦。其國西北有完水,東北流合於難水,其地小水皆注於難,東入於海。”
難水,《舊唐書・室韋傳》作望建河,即今為額爾古納河和黑龍江的上游部分。《蒙古秘史》中記載:蒙古族祖先烏德改,就避難居於此地。金元明清仍有烏德蓋人!或許都是烏德蓋(烏爾虎/烏洛護)河記音,興隆窪-紅山文化裔民。
本文小結:
N系基因沒有成為今天漢族主體DNA,大概如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所言:“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陵。炎帝不能徵,蚩尤至為暴。軒轅黃帝乃振兵修德”云云。神農氏是比炎黃二帝更古老的王朝!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侵刪。破譯太燒腦,歡迎您的評點分享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