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人的夢想中,錢和權是兩個永恆的命題,似乎俗人都逃脫不了被兩者支配的命運,但近代中國也出現過不少超然物外的偉人,他們沒有任何世俗的慾望,終身都在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郭影秋就是其中一位。
作為冀魯豫湖西根據地創始人之一,他在戰爭期間為中國的和平貢獻良多,建國後被調到雲南工作,曾擔任雲南省省長,大權在握。
01
郭影秋在當時也成為了很多人羨慕的物件,大家都覺得他仕途坦蕩,前途肯定不可限量,然而在1957年的時候,他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辭掉省長職務,進入教育部門工作。
周總理得知此事後曾經戲言,郭影秋不願當省長,自告奮勇去大學。實際上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郭影秋這一決定,要知道若是他繼續留任,以後肯定還有繼續升遷的可能。
然而郭影秋對此卻很看得開,他做出這個決定的契機是黨中央提出向科學文化進軍,郭影秋自己是個高材生,在雲南工作後頗有建樹,但他意識到當時的中國教育人才緊缺,所以他毅然放棄所有東西,決心投身於教育行業。
面對旁人的疑惑與不解,郭影秋直言稱,他認為任何職務都沒有高低之分,只要是為人民服務就是有意義的,而且他本人也很嚮往教育行業的工作。
就這樣,郭影秋從省長變成了校長,他從1957年9月開始擔任南京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那一年他48歲。
但當時“反右”風潮剛剛過去,不少人心有餘悸,對這位前省長的到來頗有疑慮,不少人擔心郭影秋是來學校搞政治的。對此他沒有做出太多的解釋,而是用行動證明一切。
02
他先是在自己設宴款待學校的三位老教授,感謝他們多年來的付出,之後又提出了“教學是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的口號,明確指示學生們要認真上課,老師則要心無旁騖專心教學。
一段時間過後,大家都意識到,這位新校長是一心一意抓教育的“良師”。後來因為表現突出,郭影秋被調到人民大學工作,主要負責主持學校的日常活動。
這一調令是學校校長吳玉章親自求來的,在歡迎會上,他鄭重其事地向全校師生介紹了郭影秋的事蹟,稱他是一位“好校長”。
在郭影秋的協助下,學校的校園建設有條不紊地展開,一段時間後學校的整體面貌已經煥然一新。可惜不久後文革就開始了,郭影秋遭受極端分子的汙衊與誹謗。
之後一些調查人員去往郭影秋的家鄉以及工作過的地方,希望能從他的親友以及前同事那裡找到對郭影秋不利的供詞,然而每個人在接受詢問的時候,都沒有說郭影秋任何不好。
到郭家調查的時候,他們驚訝地發現,郭影秋的兄弟家徒四壁,睡覺都只能在稻草上睡,最終調查組無功而返。
03
郭影秋在任期間不僅沒有補貼家裡,就連一份普通的工作也沒有給家裡人找過,任何親戚想從他那裡走關係也是走不通的,當時還有很多親友十分不滿。
但郭影秋卻一點也不在意別人這方面的負面評價,即便在親人面前他也直言不諱,自己最痛恨的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種行為。在特殊時期,郭影秋的嚴於律己救了自己一命,但他還是遭受了許多肉體和精神上的折磨摧殘。
直到1977年中國人民大學才再度恢復工作,而郭影秋知道後第一時間拖著病體上陣,協助校長完成覆校任務。學校發展步入正軌後,他又走上了講臺,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無數學子。
閒暇時候他將興趣和工作結合起來,深入研究了清代歷史,還將其編纂成書出版,為後世的研究提供了不少資料。
郭影秋的一生波瀾壯闊,從政界到教育界他的名字都如雷貫耳,文武全才就是他的代名詞。1985年10月29日,這位為祖國和人民奉獻一生的老人與世長辭,享年76歲。
他在彌留之際嚴肅地交待,自己死後不要通知家人,更不要開追悼會,遺體可以捐獻給醫院做研究,所以稿費都交給黨組織,就這樣,郭影秋用一席話交待了所有後事,真正做到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