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72年,大明建立的第四年,即洪武四年,大明不僅恢復了中原政權,還收復了丟失四百多年的幽雲十六州(淚目),此時情勢一片大好,但是元朝的旗號因為北元新主愛猷識理達臘(元順帝的太子)的存在而一直樹立在漠北地區。
由於大明王朝當時的軍事行動節節勝利,又有大量周邊勢力紛紛歸附,這讓朱元璋對招降策略充滿信心。就在大明對攻大夏政權期間,朱元璋不斷派出使者招撫漠北勢力,但是當時北元新主愛猷識理達臘與擴廓帖木兒(王保保)齊聚和林勢力聯合,北元高層領導人對明朝的招撫不予回應,並以軍事侵擾邊境,表現出極強的對立態度。
除此之外,在當時,北元丞相伊蘇,北元將領高家奴、哈剌章、納哈出等人,分別佔據著遼東的開元、遼陽、瀋陽、金山。擁兵數十萬,擇機南下。
洪武五年三路大軍北伐
朱元璋決定北伐北元,在這次北征之中,確定三路大軍,三支部隊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馮勝的西路軍作用在於牽制阻截,李文忠的東路軍作用在於側翼夾擊,只有徐達的中路軍才是真正用於正面作戰的部隊。最終的目標是會師北元的王庭和林,消滅北元。
徐達中路軍的前鋒部隊由大將藍玉率領。這位藍玉將軍可謂是明朝初年的風雲人物。他是元末明初名將常遇春的妻弟,長期跟隨常遇春作戰,很早就有勇武之名。在常遇春英年早逝之後,他被調至傅友德部,參與了洪武四年(1371)平定四川的戰役,立下大功。此次北征,徐達看重他多年來追隨常遇春,與元軍特別是多次與擴廓帖木兒作戰的經驗,安排他指揮前鋒部隊。
藍玉作為此次北征的前鋒,向前推進的速度非常快。按照明軍戰報,明軍在正月中出動,到了二月二十九日藍玉在野馬川與元軍接戰,元軍敗退,明軍追至亂山,元軍回頭又與明軍作戰,再次被藍玉擊敗。至三月二十日,藍玉的部隊已經突入到了土剌河一線,在這裡他遇到了擴廓帖木兒的部隊。明軍戰報中說,擴廓帖木兒在交戰之後敗退而走,明軍似乎佔盡優勢,殊不知正中擴廓帖木兒之計。
藍玉在野馬川、土剌河兩次與擴廓帖木兒接戰之後,擴廓帖木兒與其部將賀宗哲合兵一處,在和林附近與明軍大戰。當時明軍幾次與北元軍隊交戰,均輕鬆獲勝,此時無論兵將,心中都有些輕敵的情緒。
最後擴廓帖木兒和賀宗哲的主力部隊驟然遭遇,大家在心理上沒有做好戰鬥準備,一戰傷亡數萬人。中路軍出師不利,後撤至長城附近。
再說到西路軍在馮勝的率領下,連戰連捷,從蘭州出發,最終攻克甘州,肅州,瓜州,沙洲,打通了河西走廊。
最後看東路軍,在李文忠的指揮下,一路北上,此時,中路軍已經後撤,西路軍也在大勝後撤退,北元軍隊望風而降,於是李文忠留部下韓政後後方守備糧草,自己親率大軍繼續沿著克魯倫河西進,與斡難河附近附近大敗北元軍隊。
李文忠乘勝追擊,一直追到阿爾泰山附近,北元軍隊開始集結。北元軍隊數量眾多,明軍優勢變成劣勢,由於李文忠用疑兵之計,才使軍隊返回中原。
在洪武五年的三路大軍北伐,由於缺乏協同指揮,各自為戰,導致北伐軍隊一敗,一平,一勝,雖然沉重地打擊了北元勢力,但是使明朝想要一勞永逸的解決漠北的北元政權,並不容易,開始轉變戰術,開始在邊境設立衛所,步步為營。
北伐遼東
公元1387年,年初,朱元璋命大將馮勝統率二十萬大軍出兵遼東,以藍玉為先鋒,成功逼降了盤踞在遼東並且在明元之間首鼠兩端的納哈出勢力。(納哈出,元朝大臣,官至太尉,成吉思汗四傑之一木華黎的後裔,雖然其名義上歸屬元朝,但屢次嚮明朝示好,並於元朝滅亡之際按兵不動,作壁上觀。)逼降納哈出,拿下遼東就保障了北伐明軍的側翼安全,這是明軍可以放開手腳橫掃漠北的主要原因。
剿滅北元——捕魚兒海之戰
在此之前,明朝雖然屢次討伐北元,儘管勝多敗少,但始終難以徹底瓦解北元勢力。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局面,究其原因是元順帝撤出大都後,迫於明朝強大的軍事壓力,元軍無法正面抗衡,於是蒙古人重新恢復了遊牧民族對抗中原王朝的傳統作戰方式。
蒙古騎兵通常小規模偷襲明朝邊陲,明軍出擊後又立即遠遁,這種“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遊擊襲擾戰術常常令遠道而來的明軍部隊感到抓狂。
然而這一次北伐卻與以往不同,明軍以犁庭掃穴之勢深入蒙古高原腹地,對北元勢力實行了徹底清除。
遼東平定之後,朱元璋命大將藍玉統領十萬明軍向北深入大漠,決心徹底蕩平北元殘餘勢力。茫茫漠北,遠離中原,明軍孤軍深入、糧草不濟,後勤供應十分困難,加上蒙元在退出中原之後,恢復了遊牧本性而居無定所,因此戰爭的關鍵就成了如何在廣闊的漠北找到元軍主力。
與此同時,北元王朝也同樣深知明軍的短板,他們料定明軍大規模奔襲漠北,後勤補給困難,必然不會持久,因此只要避而不戰,明軍就會不戰自退。不過凡事都有例外,而這一次蒙古人的計劃落了空。
藍玉最終還是找到了他們,在距離捕魚兒海(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貝爾湖)東北方向八十里的地方,明軍發現了蒙元主力。藍玉立即命令將領王弼為先鋒向蒙古人的營地挺進,在黃沙漫天之中,明軍以雷霆萬鈞之勢向北元營地發起全面進攻。
元軍上下毫無防備,蒙古大將蠻子試圖組織部隊反擊,但很快就被明軍斬殺,元軍瞬間喪失抵抗能力,或逃或降。一片混亂之中,北元皇帝脫古思帖木兒(元順帝之子,愛猷識理達臘之弟)只帶十幾個人逃出重圍,捕魚兒海之戰,明軍大獲全勝。
公元1387年,發動了討伐北元的決定性戰役——捕魚兒海之戰。此戰消滅了北元的主力大軍,俘獲北元皇帝次子地保奴並王公貴族三千餘人,俘虜元軍士兵七萬多人、牛羊無數。
脫古思帖木兒逃至土剌河,被部下將領也速迭兒殺死,也速迭兒殺死脫古思帖木兒後,自立為汗,稱卓裡克圖汗。也速迭兒不久也死去,他的部將鬼力赤又篡奪了汗位,廢除了元的國號,改稱韃靼,北元徹底終結,退回成四分五裂的遊牧政權。大明基本上解決了蒙元的隱患。
武將的至高榮譽
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得到捷報大喜,把藍玉比作漢代名將衛青、唐代名將李靖,比肩這兩位應該說這是古代武將能夠得到的至高榮譽。
藍玉作為大明開國大將常玉春的小舅子,前期,一直跟著姐夫常玉春衝鋒陷陣,不懼生死,累計軍功;中期分別跟著李文忠,徐達,湯和,馮勝,作為副將以及先鋒將軍,幾乎打贏了所有的戰役,後期,在第一批開國明朝老去後,自己做了主將,打贏了所有的戰役,尤其是捕魚兒海之戰,把北元徹底消滅,此功績足以晉級武將的最高榮譽--封狼居胥。
那這個至高榮譽對藍玉來說是不是過譽了?個人以為一點都不過分,從宋代以來,中原政權一直被北方遊牧民族欺負,連續被遼、金、元吊起來打,最後老祖宗的江山都守不住了。這次在蒙古人的大本營把他們按在地上摩擦,怎麼吹都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