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視精神調養。人的精神情志活動與臟腑功能、氣血執行等有著密切的關係。突然、強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可導致臟腑氣機紊亂,氣血陰陽失調而發生疾病。因此平時要重視精神調養,做到心情舒暢,精神安定,少私而不貪慾,喜怒而不妄發,修德養性,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同時要儘量避免外界環境對人體的不良刺激,如營造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睦的人際關係,幸福的家庭氛圍等。這樣會使人體的氣機調暢,氣血平和,正氣充沛,可預防疾病的發生。
2.注意飲食起居。保持身體健康,就要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適度等,如在飲食方面要注意飢飽適宜,五味調和,切忌偏嗜,講究衛生,並控制肥甘厚味的攝入,以免損傷脾胃,導致氣血生化乏源,抗病能力下降。在起居方面要順應四時氣候的變化來安排作息時間,培養有規律的起居習慣,如定時睡覺、定時起床、定時工作學習、定時鍛鍊身體等,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在勞逸方面,既要注意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交替,又要注意勞作與休息相結合,做到量力而行,勞逸適度
3.加強身體鍛鍊。運動是健康之本,經常鍛鍊身體,能夠促使經脈通利,血液暢行,增強體質,從而防病祛病,延年益壽。傳統養生學中有形式多樣、種類繁多的運動健身方法,如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氣功等,其要領是意守、調息、動形三者相統一。而現代的運動方法,如健身操、跑步、游泳等,只要動作舒緩協調,全身自如放鬆即可。不論何種體育運動,健身的基本原則應是形神兼煉,協調統一;循序漸進,有張有弛;常勞恆煉,貴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