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都喜歡讓孩子上名校?除了畢業後待遇高、收入高、好就業,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名校可以擁有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因為國家對名校的投入更多。
網上曾流傳,考上清華是佔國家便宜最大的一次,理由是清華的飯菜太便宜了。外面饅頭兩元,清華只要兩角;烤魚外面200元,清華主要20元;游泳外面50元,清華只要3元;紅燒肉外面40元,清華只要3元。清華8個食堂,飯菜600多個品種,4年吃不重樣,便宜到無法想象。
但我想,這種待遇恐怕只有清北的學生可以享受到,其他大學的學生是絕對享受不到的。為什麼清北的學生這麼幸福呢?很簡單,國家每年對清北的財政支援最多,正因為國家對這些學校的錢多,所以這些學校的學生交的學費也是最少的。針對這種“不公平的”現象,北大姚洋教授指出;“別的國家都是越是知名的大學,學費越高,而我們國家卻正好相反。比如北大的學費,20年都沒變過,就是每年5000元,但是看看我們三本院校的學費,都是蹭蹭的往上漲,現在已經漲到每年2萬多了。”
這種現象是極其不合理的。
第一:現在城鄉教育差距很大,農村的孩子大多數只能考上二本三本,但這些學校學費卻是最高的,導致他們越來越上不起學。
有關部門曾做過統計,現在的高考狀元基本都來自公務員和教師家庭,農村家庭的孩子是極少的。因為這些年城鄉教育差距越來越大,導致很多農村孩子連高中都考不上,就算考上高中,最多也不過能考上二本和三本,但這些學校收費也是最高的。
學費越來越貴,畢業後還不好就業,等於是花好多錢上了大學可能連回本都不可能。照這樣下去,農村家庭的孩子還怎麼靠學習改變命運呢?他們可能真上不起大學了。怪不得很多農村人不再想讓孩子上大學,因為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了,上大學花的錢更多了。
第二:能考上清北、985的學生只有不到10%,而且這些學生的大多都來自中產家庭,最關鍵的是這些孩子畢業後就業都很好,就算學費貴點,他們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在姚洋教授看來,我們應該學習國外,越是好的大學收費應該越高。比如中國的985大學,佔全國學生的比例是極少的,只有不到10%左右,大多數學生是根本不可能考上的。而且這些大學的學生基本都來自中產家庭,家庭條件相對富裕,就算學費相對高點,這些家庭也負擔得起。最重要的是,這些名校畢業的學生,就業情況都很好,他們大多數都能找到一份待遇非常高的職業,就算學費相對多一點,相比他們所得到的的回報,也是值得的。
所以國家應該把教育經費向二三本院校傾斜,這樣不僅能提升二三本院校的教育質量,也能相對減輕學生的學費,這樣大量的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能上得起大學了,對於寒門學子絕對是有好處的。
現在國家的教育經費確實過於重視985名校了,國家對這些名校投資與普通本科的差別是巨大的,我們來看一組資料:
河南最好的大學鄭州大學(211大學)2021年經費是70.67億元,清華大學2021年的經費是317億元,而河南另一所不太知名的二本院校河南農業大學僅僅11.42億元。看看二本院校與清北的教育經費差別有多大(近30倍),還不說眾多的三本院校了。
中國的大部分孩子註定只能上二三本,但國家對這些學校的經費投資是很少的,導致學生交的學費越來越多,教育成本越來越高。這些孩子牽涉的家庭更多,他們的孩子靠教育還能改變命運嗎?
個人觀點:
我是非常贊成姚洋教授的觀點的,既然優秀生要享受國家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就應該付出更多,花更高昂的學費,就算花費更多,相比他們以後找到的待遇豐厚的工作也是值得的。
國家需要精英,更需要普通的勞動者,二三本院校的學生也很重要,也需要國家重點培養,最重要的是,這些院校的孩子大多都來自普通家庭,這些孩子培養的好,絕對能改變很多家庭的命運!
大家對姚洋教授的話有何看法?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