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上海交大“四人深海科考團隊”,搭乘“探索一號”科考船,結束了在西太平洋海域的深淵科考任務,返航抵達三亞。
這次科考,肖湘教授團隊分別下潛到了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底部東西坑及南北坡,還抵達了雅浦海溝8919米深的未知區域,這是人類第一次到達該區域。採集並處理了200多個位點珍貴的深淵樣本,包括水體、沉積物、岩石和宏生物,測量了一系列環境引數,為研究深淵生態系統提供了珍貴的材料和寶貴的資料。
本次科考期間中,上海交大深部生命國際研究中心團隊隨“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完成8次下潛作業任務,其中有2次萬米級、3次9000米級。
科考團隊中除了肖湘有三位年輕的成員,他們分別是上海交大海洋學院研究員張宇、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副研究員王寅炤和助理研究員趙維殳,其中後兩位是1988年出生的“85後”。
“在雅浦海溝底部,我們發現並捕獲了海參、海星、海葵、海綿等宏生物,高密度的宏生物也暗示沉積物與水體中豐富的微生物。儘管人類從未到達,但我們還是觀測到了人類活動(垃圾)的影響。”肖湘表示。
他們還在馬裡亞納海溝西坑底部透過誘捕的方法,捕獲了兩種不同型別的鉤蝦,採集了海參等樣本,“我們發現,無論是宏生物個體大小、還是宏生物密度,萬米海溝都低於9000米及以淺區域,但整體上這裡絕不是生命的禁區,人類活動對海洋最深點的影響也時時可見。我們主要的工作還是圍繞深淵微生物展開,後續將結合實驗室模擬培養等研究回答生物多樣性、生命起源與邊界、氣候變化影響、汙染物降解等重大科學問題。”
 >
13小時以上的深潛及隨後24小時以上的樣本處理,這樣高強度的工作對於“四人深海科考團隊”來說已經成了“家常便飯”。
據悉,上海交大深部生命國際研究中心是國內最早開展深海微生物研究的團隊,中心也是國際深部生命研究唯一的國際科學家群體組織。作為本次航次共同首席單位,團隊與參加航次的其他科學家達成共識,系統性地持續開展馬裡亞納海溝環境與生態研究,圍繞深淵科考,協力攻堅深淵地球系統的形成與演化、生命起源與環境適應、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等重大科學問題。倡議以“自願遵守,自覺踐行”為原則,建立深淵科考標準化平臺體系,以實現深淵科考樣本和資料的長期儲存與共享,支撐圍繞深淵的國際大科學合作。
來源: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