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美玉奇石話物華天寶
侃黔山貴水析鬼斧神工
接著上期《石頭侃貴州|石頭裡的花紋,原來是真正的“天書”》,我們接著介紹貴州常見的古生物化石。
珊瑚
珊瑚是一種古老的海洋動物,至今仍十分繁盛,喜歡溫暖潔淨的海水,我國南海諸島有不少就是由珊瑚礁構成。珊瑚出現很早,原來認為出現在2.4億年前,近年日本學者研究認為出現在5億年前。貴州的珊瑚化石有單體珊瑚和群體珊瑚兩大類,分佈廣泛。單體珊瑚中有一種就以貴州命名,叫做貴州珊瑚,其化石很像黃牛角。而群體珊瑚剖面在顯微鏡下能看到它美麗的花紋。
群體珊瑚(左)群體珊瑚橫剖面顯微照片(右,圖片源自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區域地質志》《沉積岩鑑定手冊編制》專案)
䗴化石
䗴,又叫紡錘蟲,也是貴州多見的一類古生物化石,有的石灰岩幾乎全由䗴的化石構成。䗴是已經絕滅了的海生動物,小的有如稗籽,大者不過豆粒大小。最早出現在距今約3.3億年的早石炭世晚期,個體很小;至二疊紀達到全盛,個體增大,構造複雜;到距今約2.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絕滅。䗴在地質歷史中延續短暫,全部生活經歷約1億年。其間共繁衍出200餘屬及亞屬6000餘種。由於其演化迅速,因此是一種比較“精確”的地質時鐘,是詳細劃分和對比石炭紀和二疊紀海相地層的重要化石之一。貴州二疊紀地層中就產出不少含有䗴化石的石灰岩。
䗴化石剖面顯微照片(圖片源自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區域地質志》《沉積岩鑑定手冊編制》專案)
疊層石
疊層石,是由藻類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將海水中的鈣、鎂碳酸鹽及其碎屑顆粒粘結、沉澱而形成的一種化石。隨著季節的變化、生長沉澱的快慢,形成深淺相間的複雜色層構造。疊層石的色層構造,有紋層狀、球狀、半球狀、柱狀、錐狀及枝狀等。疊層石是一種十分古老而又“長壽”的化石。世界上最古老的疊層石發現於非洲南部,同位素年齡為28億年左右。疊層石在貴州也有不少產出。
疊層石(左,陳明華供圖)顯微鏡下的疊層石(右,圖片源自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區域地質志》《沉積岩鑑定手冊編制》專案)
除上述古生物化石外,接下來要介紹的更為新奇特殊,讓我們一睹為快!
半甲齒龜化石
半甲齒龜,目前已知最古老最原始的烏龜,為生活在2.2億年前的晚三疊世早期的小型水生爬行動物,體長30~50釐米。因僅腹部有完整的甲殼而背部甲殼發育不全、生有細密而尖銳的牙齒,故名半甲齒龜。半甲齒龜化石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淳、貴州地質調查院王立亭研究員等人於本世紀初在關嶺自治縣新鋪鄉沙星村附近發現的。
新鋪中國豆齒龍化石
新鋪中國豆齒龍,其化石發現於關嶺自治縣新鋪鄉。豆齒龍化石個體不大,全長約50~150釐米,其中尾長就佔了將近一半,背甲完整,沒有腹甲。背甲由數十塊骨板組成,絕大多數的骨板基本形態為六邊形,中心處有不同程度的隆起。這種“龍”看起來很像是龜。
(部分圖片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