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雪兒 高丹
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藝術總監勞斯·比森巴赫即將於2022年1月回到柏林,擔任新國家美術館館長以及尚未建成的柏林20世紀博物館館長。過去兩年,他在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工作期間,引領博物館度過疫情。
在日本,陶藝家日下翅央和建築專業學者森俊子共同獲得2021年野口勇獎。在中國北京,王林海的新書《一心世界》面世,以闡述“心性為道之根,藝術為道之用”;畫家方楚雄舉辦個展,描繪南國繁茂熱帶風物的獨特與豐饒;青年藝術家李青個展“燈塔與搖籃”開幕,梳理他從2005年以來從未中斷的故事。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週藝術人物”,報道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話題人物及熱點事件。
德國柏林 | 克勞斯·比森巴赫
從洛杉磯“跳槽”柏林,擔任兩大博物館館長
日前,普魯士文化遺產基金會宣佈,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藝術總監勞斯·比森巴赫(Klaus Biesenbach)將於明年1月回到他職業生涯開始之地柏林,擔任新國家美術館館長以及尚未建成的柏林20世紀博物館館長。
德國文化部長莫妮卡·格魯特爾將比森巴赫描述為“首選”,稱他將帶來“引人矚目的國際化專業知識”,“克勞斯·比森巴赫將成為柏林博物館景觀中的巨大財富,”格魯特爾說道。
比森巴赫生於1967年,於30年前在柏林展開他的職業生涯,曾參與柏林當代藝術實驗室的建立。2004年,他成為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一名策展人,此後在那裡建立了媒體和表演藝術的新部門。2010年,比森巴赫成為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S1館長,2018年,成為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任職期間,他實施了免費門票,擴大了收藏,並引領博物館度過疫情。
柏林新國家美術館是密斯·凡·德·羅於20世紀60年代設計的建築,後由大衛·奇普菲爾德進行翻新,於今年8月重新開放。新國家美術館主要收藏20世紀現代藝術作品,包括立體主義、表現主義、包豪斯和超現實主義,比如畢加索、基什內爾、米羅和康定斯基等藝術家的作品。柏林20世紀博物館則由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建築事務所設計,建成後將成為一個作為用於收藏20世紀藝術收藏品的國家美術館。(文/錢雪兒)
日本 | 日下翅央和森俊子
獲得2021年野口勇獎
近日,2021年野口勇獎公佈。兩位獲獎人,藝術家日下翅央和建築師森俊子都出生於日本,然後移居美國繼續她們的職業生涯。
野口勇獎成立7年,每一年都會頒給一位建築師與一位藝術家/設計師,之前的獲獎者包括安藤忠雄、諾曼·福斯特、深澤直人、千住博、杉本博司、谷口吉生、川久保玲、大衛·阿加耶、蔡國強等。
今年的獲獎人日下翅央是洛杉磯的一位從事陶瓷創作的藝術家。她1972 年生於日本盛岡市,自幼和祖母學習日本茶道,2001年,在華盛頓大學完成學業,2003年,移居洛杉磯,並開始專注於對黏土這一媒材的研究。她以對陶瓷介質的創新和開放態度而聞名,作品經常介於具象與抽象之間,運用形狀、圖案和色彩,將繪畫與雕塑融合,創造出獨特的藝術語言。
森俊子於20世紀70年代移居美國,先後就讀於庫伯聯盟學院的藝術學院與建築學院。1983年,森俊子在庫伯聯盟學院的建築學院開始了她的教學生涯。同時她也是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獲得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任期的女教師,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擔任主席的女性。
2006年森俊子應邀加入普利茲克獎評審委員會。由於其成長背景,一方面,日式材料的建造文化鑲嵌在她的DNA中,另一方面,她受到20世紀美國現代主義的影響。(整理/錢雪兒)
北京 | 書畫家王林海
新書《一心世界》:闡釋心性、藝術與道
近日,王林海的新書《一心世界》面世,此書旨在闡述“心性為道之根,藝術為道之用”之生活實然。用“經史同參,禪藝同證,行中和之律,圓心物一如”,來概括書中所行持的“用心之道”。
王林海,字莽埜,號樂魚,浙江雲和人,王羲之68代嫡孫。1963年生,書畫家。他傳承黃賓虹、潘天壽、陸儼少之法脈,拜於陳我鴻、朱豹卿門下修習書畫之道。1996年閉關隱修至今。
王林海在《一心世界》的自序中寫道:作為一位心性藝術的踐行者,在有限的人生裡,活出中國當代人的精神,便成了生命內中至深的精神訴求。“怎樣活出?”在我看來,這不僅是我個人的追問,今天已然成了我們全體族群的“天問”。人活在這個世上,又有誰會給你安個心呢?只能靠自己覺悟。用自己不平凡的心做平凡的事,與真人同行,與萬物共舞,活出自己,多美!
該書由四個章節構成,重在確立心性精神。書中呼叫書畫作品及煦園日常生活圖片,旨在呈現文思、作品、生活如一不二。一氣、一味、一意、一象,這是該書呈現的特質。第二章《直指本來人——心性的藝術》,這是作者在遊藝明心過程中,直麵人類精神世界,從藝術中感通人類心跡的筆錄,雖掛一漏萬,但精神獨立。
有關評論界人士認為,王林海用了四十年參悟實相,品讀藝術,透過書畫耕耘和生命實踐的筆錄,構成了本書的內涵。書道留白,留有餘地,給與空間。留白也是給人以足夠的成長空間,鼓勵引導自我生長,而不再繼續以文字、影象強行塞入。
該書以外,王林海還著有《一管筆——活出中國人的精神》《王林海遊藝明心錄》《王林海現代國畫集》《大美生生——2011-2016王林海作品集》《王羲之家族歷代詩選》等。(文/宗和)
中國北京 | 畫家方楚雄
描繪南國繁茂熱帶風物的獨特與豐饒
9月8日下午,“天地生靈——方楚雄的藝術世界”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展出方楚雄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手稿等120多件,展現了方楚雄多年來在花鳥畫方面的探索與思考。
北宋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其一》詩曰:“邊鸞雀寫生,趙昌花傳神”,一方面將“寫生”概念規定為寫出生動之姿、寫出生意,同時又與“傳神”對仗,暗示寫生與傳神一樣都是一種對現實的深化和昇華。清代鄒一桂《小山畫譜》中又說:“用意、用筆、用色,一一生動,方可謂之寫生”,對花鳥畫意、筆、色各個方面提出了整體性要求。
方楚雄從傳統花鳥畫的寫生路徑中尋覓到現代轉型的創作模式,他的花鳥畫靈秀溫潤,削弱了理性抽繹的符號化特徵,注入更多可感可觸的意味,給畫面帶來了更多的現實感和現場感。方楚雄的花鳥畫另一個突出的特點是突破了花鳥畫多為卷冊小幅置陳佈勢難現大境的傳統,創作了許多巨幅作品,畫面中的物象紛繁複雜,體現著畫家對畫面的控制力。
幽暗的溪澗,靜謐的庭院,斑駁的古井……一種動人的意趣和悠遠的思緒,作為嶺南畫派代表之一的方楚雄的藝術有意繼承傳統,將嶺南畫派獨有的筆墨方式內化為自己的文化基因並投射到作品中,他的理念、技法、意境皆體現出源於地域性的文化認同。方楚雄筆下的花鳥世界瀰漫著一股獨屬於嶺南的昂揚和溼潤豐饒。南國繁茂的熱帶風物成為他區別於古人與時賢的最具代表性的屬己標誌。展期將持續至9月21日。(文/高丹)
中國北京 | 藝術家李青
新的繪畫認知系統、理想與抵達的隱喻
9月12日,藝術家李青的大型個展“燈塔與搖籃”在北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呈現。展覽由崔燦燦策劃,展出李青的重要系列《窗》《大家來找茬》《互毀而同一的像》《杭州房子》以及2021年的最新作品。展覽以“燈塔與搖籃”作為幾個系列之間的開始與出發,理想和抵達的隱喻,重新看待李青作品從2005年以來從未中斷的故事。
學者汪民安在《形式的政治——關於李青的繪畫》中評價道:李青試圖將繪畫的概念無限地擴大,將繪畫同任何一種可能的要素結合在一起。他試圖透過這樣的裝置—畫的方式,展開對現實的介入。他在舊的玻璃窗上畫畫,在遊戲機上畫畫,他使用經典作品,要麼對之充滿反諷要麼對之充滿敬意地來畫畫。繪畫憑藉它的組裝物件而展開,反過來同樣如此,那些材料同樣是在同畫面的組裝中獲得它們各自的意義。
李青的作品在建構一個繪畫的新的認知系統,並顯現出一種當代性和對社會問題的介入。
《窗》系列作品結合了從拆遷地蒐集而來的老舊木窗框,基於對中國大型城市快速中產階級化的研究,直接在窗格背面作畫,將兩種現實中不可能同時出現的場景結合在一起,以表達經濟和身份的迥異,強調真正的事實與矛盾。
攝影《杭州房子》系列則拍攝杭州近幾年城市更新和擴張中大量拆遷城中村留下的未拆待拆的獨棟民宅,這些建築(大部分是釘子戶)從原來的社群建築群中孤立出來,形成一種特殊而荒誕的形式感,攝影是對這些建築最後的凝視。同時,這些民宅的影象也成為一個特殊的資料庫,體現了中國民間在一個經濟發展和消費主義時期對想象中富足生活的美學上的判斷,雜糅而山寨的風格體現了一種在地的現代主義建築實踐,其建築風格受限於資訊渠道而顯現出社群化和人群化的特點,體現了全球化在中國的知識傳播和資訊分享的狀態。
藝術家李青1981年出生於浙江湖州,2007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現工作生活於杭州、上海。(文/高丹)
責任編輯:陸斯嘉
校對: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