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中國核農學領域創造了多個第一:組織建立我國農業院校第一個同位素實驗室,主持制定中國第一部農藥安全使用標準,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科學諮詢委員會第一位中國科學家,中國核農學第一位院士……他也是當時他所在高校的第一個入黨的高階知識分子。
手捧沉甸甸的“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97歲高齡的我國著名核農學家、教育家陳子元動情地說:“以身許農是我一輩子的事!個人任何成績的取得,都是黨和人民培養、時代造就、集體奮鬥的結果。”
陳子元1924年10月出生於上海,祖籍寧波鄞縣。1944年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化學系,先後在大夏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蘇南蠶絲專科學校任教。1953年,他來到浙江農學院,任副教授兼化學教研組主任。1956年2月,黨中央召開知識分子工作會議不久,陳子元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浙江農學院第一位入黨的高階知識分子。從此,他的人生志向更加明確:爭當一名先進科學家。而1958年的一個特殊使命,給了他夢想成真的機會。
1956年,在我國制定的第一個“12年科學發展規劃”中,原子能和平利用被列為重點發展專案之首。按照中蘇協定,1958年11月,我國在上海首次舉辦為期一個月的“蘇聯和平利用原子能專家講習班”,全國各地組織精兵強將投入學習。陳子元“受命”入列。浙江學員20多人,來自四所學校,被分配在10個專業組進行學習培訓。陳子元參加“同位素在農業上應用組”,同時擔任組長。
為了“邊學邊幹”,迅速推動我國相關領域研究,為生產實際服務,當年12月,陳子元就受命組建了我國農業高等院校第一個放射性同位素實驗室——浙江農學院同位素實驗室(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的前身)。就這樣,他從化學研究轉向原子能農業應用研究,與核農學結下不解之緣。
1959年3月,在同位素實驗室“廠房”建成後,陳子元和其他開創者們克服缺乏實驗儀器、防護設施和放射源等困難,很快走上了正軌。放射源從北京運來,陳子元親自上陣,克服半衰期抓緊進行實驗。他們同時舉辦了“同位素農業應用培訓班”,全校師生熱情投入核技術農業應用研究,生物物理學(農)學科逐步建立起來。1960年,浙江農學院更名為浙江農業大學,並新建了核農學系——農業物理系,核農科技人才培養升至“系”的規模,領先於國內其他高校。
但好景不長,中蘇關係突然惡化,國內發生自然災害,國核心農學早期探索的實用意義不大,核農學研究“遇冷”,亟待突破。冷靜思考後,陳子元走出實驗室,開始下鄉尋找對促進農業生產有價值的研究課題。
在廣袤的農田上,他鎖定新目標——農藥殘留研究。獲取農藥殘留資訊,需要藉助放射性同位素標記農藥,當時國內沒有現成品,全部需要進口,價格昂貴且採購週期長。為了加快研究進度,陳子元和同事孫錦荷、張勤爭、徐寅良等人先後用多種放射性核素,自主合成有機磷、有機氯、有機氮、有機砷等15種同位素標記農藥,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為研究工作創造了物質條件。
依託自主合成的標記農藥,陳子元和研究人員們大舉進軍農藥殘留研究領域。1963年到1964年,陳子元發表了中國最早的一篇核素示蹤研究農藥殘留的代表性學術論文,他也成為我國最早把同位素應用於農藥殘留研究的專家之一。
無獨有偶。此時,在大洋彼岸,美國學者蕾切爾·卡遜出版了《寂靜的春天》一書,也開始關注環境汙染問題。卡遜在文中提出的問題,陳子元當時已經在透過科學研究嘗試解決。
上世紀70年代,工農業汙染造成的“公害”,已經成為全球通病。農藥汙染導致雞、蛋等農畜出口產品農藥殘留檢測超標,出口創匯損失嚴重。在空前的安全與發展壓力下,國家農林部和農藥小組動議研製農藥安全使用標準,並“看中”了農藥殘留研究起步較早的浙農大。
農林部“全國農藥殘留和農藥安全使用標準”重點研究專案課題於1974年正式下達,陳子元擔任專案第一主持人。這是當時浙農大承擔的唯一的國家課題,學校創造條件全力保障,除了陳子元,植保系農藥專家樊德方教授和化學教研組的專家學者一起參與。
陳子元牽頭組織全國22個省(區、市)43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近200名科技人員,組成農藥殘留科研協作組,開展聯合攻關。專案組歷經6年的全國大協作,最終編制出29種農藥與19種作物組合的69項《農藥安全使用標準》。該標準透過1979年部級鑑定,由農業部頒佈試行,1984年被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批准為國家標準,沿用至今。
在1978年第一次全國科學大會上,陳子元榮獲“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他所主持的“農藥殘留研究”協作專案和“放射性同位素標記農藥的合成研究”,分別獲得全國科學大會優秀成果獎。
此間,陳子元的腳步也開始邁出國門。1976年10月,受農林部派遣,他帶隊援助阿爾巴尼亞半年多;1980年4月、5月間,他作為國家農業部組織的中國農業環境保護考察團副團長出訪聯邦德國;1980年9月,受農業部派遣,陳子元赴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與該校放射中心主任汪志馨教授、中國學者徐步進等開展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
1980年至1984年,他主持完成國務院環保辦和農業部門“農藥對農業生態環境汙染及其防治”研究任務以及“農藥對農業生態環境影響的研究”重點課題。研究工作中,首次運用了示蹤動力學的理論和方法。
1985年至1988年,國際原子能機構聘任陳子元為該機構科學諮詢委員會成員,任期3年。這屆科學諮詢委員會,由來自全球16個國家的16名科學顧問組成,屆滿時變革建制,解散為多個專業委員會或小組。他成為國際原子能機構科學諮詢委員會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中國科學家。
時任中國常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團參贊傅濟熙曾評價說:“陳教授在該委員會的最後一屆任期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為我們國家贏得了榮譽,也成為他的一段可引為驕傲的人生經歷。”
1979年3月,陳子元出任浙江農業大學副校長。1983年10月,他升任校長。治校期間,他致力於把浙江農業大學辦成國內一流的農業大學。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學校學科實力已穩居全國農業院校第三位。這對於一所普通的地方農業院校來說,實屬不易。
上世紀80年代,他所在的生物物理學科和核農學研究平臺也取得了長足進步。1981年和1984年,“生物物理學科”先後獲批碩士學位授予點和全國高等農業院校該領域唯一的博士學位授予點,作為導師,陳子元指導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生。這一時期,為了夯實中國核農學學術基礎,他抽出時間開展專著編寫工作,撰寫發表了一大批專論文章,開拓、引導學科走向。
核農學即原子核科學技術在農業上應用,是一門新興交叉學科,被視作“核工業中的輕工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1983年,陳子元與溫賢芳、胡國輝共同主編出版專著《核技術及其在農業科學中的應用》;1984年,又與謝學民等合編《簡明核農學應用手冊》,並首次公開使用“核農學”這一概念。
1991年11月,陳子元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院士)。同時,我國學科門類上第一次正式出現了一個新學科——核農學。另一位中國核農學泰斗、長他10歲的徐冠仁院士寫來賀信說:“尤其令人鼓舞的是,您的專長為核農學,這在所有學部委員的專業中是唯一的由我國興起的學科,它將載入中國的科學發展史。”
2018年年底,在建所60週年之際,浙江大學核農所“轉戰”紫金港校區西區,有了一片新天地。“核農所這個集體,所長已經六七任了,真是不容易!”老所長陳子元希望新時代浙大核農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我國農業強國建設貢獻一流的農業教育、農業科技和農業人才。“雖然我老了,卻心嚮往之。我願意為此繼續努力!”他說。
韓天高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8月20日 05 版)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