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自從進入學校大多數情況是以成績衡量孩子是否優秀,但是眾多學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學霸,那些學霸必定有普通人不具備的特徵。央視主持人撒貝南從小成績優異,高中被保送到北大,又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研究生,是妥妥的學霸。
大學期間經常因為經常參加各種活動缺課甚至逃課去打籃球,考試時有的學科老師判試卷才知道班裡有這麼一個人。就這樣他還能名列前茅,學分一點都沒有落,考試前一週就背書整本書都能背下來。在一次節目中,撒貝南說自己的記憶力如照相機,一本書看完書中的照片甚至文字排版和段落都能記住。
撒貝南說這也許是天分,老天給每個人的都不同,給了自己一個照相機式記憶是最寶貴的禮物。《今日說法》製片人說撒貝南:一直對事物保持好奇心,對未知領域永遠有探索慾望,因為這樣的特質,他成為一個“寶藏老男孩”。
其實過目不忘的超能力並非天生,觀察力和專注力才是具備驚人記憶力的基礎。大部分人的智商不相上下,學霸未必比別人智商高,哈佛教授柯偉林發現考入哈佛的學霸,並不是智商高於常人,而是都具備一個共同特徵“學習力”。
柯偉林指出:只有具備學習力,才能主動學習,效率才能提高,學習力包含:學習動力、毅力和學習能力3個要素。柯偉林以學游泳為例解釋了學習力,一般學校老師要麼和孩子一起下水教,要麼在岸上指導,哈佛大學教直接讓學生下水自學。
01、學習動力
從平時的考試,學霸很清楚目標比如要爭取排名,或者進入理想的中學、理想的大學再或者以後要從事哪方面行業等。有了明確的目標,就會產生動力,為實現目標積極學習。
沒有明確目標漫無目的或滿足現狀,也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和學習的主動性。在師長強制下學習,效果不佳甚至還會有厭學的行為。
有博士老爸之稱的蔡笑晚有6個子女,他經常用勵志的故事和詩歌激勵孩子,告訴他們“有志向,做大事”。為了時刻激勵孩子他在家裡貼滿了科學家的照片,有愛因斯坦、牛頓、居里夫人等。在這樣的教育下和環境薰陶下,6個子女中1個碩士,5個都是博士。
有沒有明確的目標和為實現目標的動力,是普通學生和學霸的差距。
02、毅力
身心放鬆逃避困難是人的本能,進入校園開始一直到高中要堅持努力一年兩年容易,十年如一日就是對學生毅力的考驗。有毅力的學生自律性好,不貪玩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合理利用時間,遇到難題刻苦鑽研直到解出答案,每天如此,才能不斷向上攀登達到一個又一個頂峰。
反之有些人遇到難題總想馬上放棄,不堅持思考答案,總覺得時間還很多多玩幾分鐘再學習都來得及。沒有毅力,自己管不住自己,差距也在不經意間。
03、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也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具有的心理特點,包括專注力、思維和閱讀能力等,這些能力都是後天培養的。
第一:專注力
李玫瑾曾指出:大部分孩子成績好壞不取決於智商,而是專注力。專注力高的孩子不容易被外部干擾,會集中精力進行某一件事,體現在學習,上課能跟著老師的思路不走神,做作業專心致志,學習效率高。
反之專注力差的孩子無法全身心投入一件事,聽課走神,作業拖拉,不能靜下心思考,學習效果就差。
將三個兒子都培養成學霸成為斯福坦大學高材生的媽媽陳美齡,她自己也是斯福坦大學教育學博士,她經常透過互動遊戲來訓練孩子的專注力。陳美齡指出:精力集中的學生,才能調動各方面能力專注在學習上,才能短時間見成效。
在這裡要推薦一本書——《神奇的專注力》,獲得千萬媽媽們的青睞,這本書在英國、美國、義大利,非常受歡迎,幾乎每個有孩子的家庭,都有這套書。
一套書4個主題,400多個遊戲,種類豐富,風格很跳躍,沒有重複的。而且,內容中的遊戲,很有挑戰性,孩子願意玩,願意沉迷其中,專注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第二:思維能力
浙江2015年高考理科狀元鄭恩柏考了760分的好成績,在高一時曾是差生倒數第一,採訪中他說自己得益於思考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強思路比較清晰,理解能力高,能把重點抓住,接受知識快,思考問題快。父母可以透過一些有關書籍和益智玩具或遊戲來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第三:閱讀
教育家尹建莉說過:孩子從小閱讀量大,學習能力更好。股神巴菲特把自己比作長了腿的書,他從小喜愛閱讀,後期的成功與酷愛閱讀有很大關係。
閱讀讓孩子更專注,拓展知識面,對邏輯思維和理解力也是鍛鍊,在學習緊張的學生時代,閱讀也是緩解壓力的方式之一。根據孩子年齡準備合適的書籍非常有必要,可以涉及人文、歷史等保證廣度和深度。
家長對孩子從小就寄予厚望,希望他們健康聰明,學習成績優異,以後成為有用之才。那些在學習上脫穎而出的學霸無非具備其他學生沒有的特質,而這些特質正是後天培養的。
碎碎念:
有明確目標就有推動前進的動力,有毅力做事能堅持,不達目標不罷休,擁有學習能力效率高,這些都是優勢。成功和機會都是留給有所準備的人,從小鍛鍊培養孩子這些方面的能力,成為學霸不難。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