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師專被尊稱為“炮校”,是歷史原因造成的,在抗日戰爭期間,隴南師專的前身成縣師範打響了西北地區縣城教育興國的第一“炮”!
當時成縣只有三所小學,只有很少一部分有錢人家的孩子在小學畢業後能到西安等西北大城市去讀書,剩下的孩子只能輟學回家。
當時成縣第一小學的校長左漢光,招來了北平大學畢業的王樂愷和卜憲基等愛國教育人士成立了成縣簡易鄉村師範學校。
左漢光說:“吾輩難逃辦學興教之責!”沒有老師,我們就自己培養老師,沒有教學資源,我們就努力克服困難,最終打響了西北地區縣城教育興國的第一“炮”。
隴南師專為文教抗日打響了第一炮
左漢光抱著興教救國的一腔熱血,積極組織有學志士來幫助無法得到教育的學生。這時,因戰事撤往西北地區的天津師範等師範學院的教師前來支援任教。
隨著高等學府的師資力量注入,成縣師範吸引來了周邊縣城的熱血青年,在國之危亡時刻,這些人迫切地想要教育救國。
成縣師範在學生中迅速發展出了抗日力量,抗日民族先鋒隊和成縣師範抗日救亡宣傳隊,為文教抗日打響了成縣師範的第一“炮”。
隨著成縣師範宣傳力度的增大,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同時也影響了大批隴南地區的人民投身抗戰救國當中。
隴南師專的歷史沿革
隨著成縣師範的影響力開始變大,學校的學生量開始增多,但是師資力量卻捉襟見肘,出現了學生無人授課的情況。
最初的成縣師範只有55名學生和10位教員,到1940年時,學生已經達到了179人,而教員卻只有9人。
為解決這一問題,城縣師範在1943年改名為“甘肅省成縣簡易師範學校”。開始為西北隴南地區培養自己的師資力量。
1948年秋天,增設了中師部。1950年,改建為甘肅省立成縣中學(師範部)。1969年,更名為成縣57紅專學校。1971年,再次更名為武都地區成縣師範學校。1972年,又更名為甘肅省成縣師範學校。直到1999年,成縣師範和禮縣師範合併,正式成立了隴南師範學校。
隴南師範環境優美,管理嚴格
隴南師範的地理位置並不是很優越,但在甘肅地區絕對算得上數一數二的好。隴南師範接近四川省,氣候也和甘肅絕大多數地區不同,屬於川地氣候。
這裡森林覆蓋面比較廣,溫潤的自然氣候讓這個甘肅的學校顯得並不甘肅,而是更像一個長江流域的學校。
隴南師範雖然只是一個高等專科學校,但是它的畢業生就業率卻非常高,這也都要歸功於隴南師範嚴格的教學態度。
2021年,隴南師範更是入選第二批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擬入選單位名單。可以說是一個未來可期的高等師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