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 虎
來源:華語智庫
在面臨長期、全面制裁的困難背景下,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從執政伊始就以“加強國防力量”為指導,集中精力提高核導能力建設,謀求在核打擊力量的小型化、遠端化和多樣化等方面取得突破。近日,韓聯社推出系列文章,分別從國家建設、經濟發展、核武力量、對外關係等多個角度,對這十年來朝鮮的經濟、軍力發展等情況進行了總結回顧,基本上反映了韓官方對朝態度和觀感,以下是有關朝鮮核武力量十年發展主要特點的編譯整理,僅供參考。
一、發展實戰屬性——小型化
在歷史上較長時間裡,朝鮮將重點放在培養核技術人員、建設相關設施、為生產核物質打基礎等方面,自2012年來,朝鮮開始加速開發可實戰運用的核彈頭。金正恩在其執政後的首次新年賀詞中明確表示:“要高舉先軍旗幟,千方百計鞏固國防力量。”2013年,朝鮮透過《關於進一步鞏固自衛性的核擁有國地位》法令,明確了擁核意志,同年進行了任內首次核試驗(編注:總第3次核試驗),到2017年共進行了4次核試驗(編注:總共6次核試驗)。
據韓專家和西方機構推測,朝鮮核武器庫存量為30-60枚。韓國防部在《2020國防白皮書》中分析稱,朝鮮擁有50多公斤鈽和相當量的高濃縮鈾,考慮到朝鮮已進行6次核試驗,推測其核武器小型化能力也已達到相當水平。2021年10月,韓外交部國防合作官、核工學博士鹹炯弼在韓國國防研究院(KIDA)出版的《國防政策研究》(133號)上發表題為《考察朝鮮核戰略變化:戰術核開發的戰略內涵》文章研判:“目前朝鮮的核開發水平已跨越研究開發階段,進入有限的核戰鬥力作戰運用階段”。韓21世紀軍事研究所專門研究委員柳成燁表示,從商業衛星影像的顯示判讀,推測朝鮮目前擁核規模正在接近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的水平。
二、改良發射手段——遠端化
近年來,朝方特別重視核武器發射手段的研發與改良。韓專家評價稱,朝鮮彈道導彈在量和質方面都得到了加強。同樣自2012年,朝鮮正式開始對研發中的導彈進行試射。
金正恩視察朝鮮閱兵期間展示的洲際導彈“火星-15”(圖片來源:朝中社)
在可威脅到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研發方面,2012年兩次試射“光明星3號”,2017年向北太平洋方向發射“火星-12”型導彈,此後接連試射“火星-14”“火星-15”型導彈,展示了朝鮮在洲際彈道導彈方面的技術實力。特別是2017年末,“火星-15”型洲際彈道導彈發射成功,朝鮮宣佈“完成核武力建設”,具備了將裝備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到美國本土的能力。2020年10月,勞動黨建黨75週年閱兵式上,朝鮮公開了“世界最長”的多彈頭新型洲際彈道導彈。但據韓軍方和專家分析稱,由於朝鮮還沒有進行評估是否具備再入大氣層技術的“實彈試射”,研判朝鮮尚未掌握洲際彈道導彈核心彈頭再入大氣層技術。
三、豐富打擊樣式——多樣化
在研發改良洲際彈道導彈的同時,朝鮮還研製出多種新型短程彈道導彈,最近還公開了潛射彈道導彈和高超聲速導彈,加快發展不同型別的核導打擊樣式。2019年2月河內朝美首腦會談破裂後,朝鮮公開並試射被稱為“朝鮮版戰神”的KN-24、超大型火箭炮(KN-25)、朝鮮版“伊斯坎德爾”(KN-23)等多型固體燃料彈道導彈。與需要很長時間加註液體燃料的“飛毛腿”或“勞動”系列導彈相比,固體燃料導彈更具打擊的突然性;潛射導彈方面,研發出可能搭載多彈頭的“北極星-4·5ㅅ”“小型潛射彈道導彈”等多種潛射彈道導彈,同時正在建造可搭載多發潛射彈道導彈的3000噸級新型潛艇;高超聲速導彈方面,2021年9月28日首次試射“火星-8”型高超聲速導彈。高超聲速導彈被認為是下一代戰爭改變者,可使現有導彈防禦網快速失效。
資料圖:朝鮮閱兵儀式上展出的KN-23固體燃料彈道導彈
韓國國防安保論壇(KODEF)專門研究委員申宗宇表示:“朝鮮將盡快完成勞動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和朝鮮國防發展展覽上提及的各種導彈研發計劃,預計未來將持續試射高超聲速導彈、新型潛射彈道導彈、機動式再入彈頭(MARV)彈道導彈等”。據悉,隸屬朝鮮戰略軍的導彈旅從9個增加到13個,側面印證朝鮮已開始將多種成功試射的導彈投入實戰部署。
2021年10月19日朝鮮新型潛射彈道導彈試射現場。(圖片來源:朝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