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不會被人欺負,上個世紀50年代錢老就意識到了這一點,那時的他就下定決心,要發展我國的技術,首先就是工業技術,早在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工業革命就在全球興起,技術的全面完善以機器取代人力,這種新式的方法,也讓傳統技術提升了一個臺階,西方國家正在開足馬力全面發展,當然我國也不能落下
1955年錢老赴東北考察,那時的東北有許多工廠,是我國最強的工業基地,參觀途中一位特殊的人物接見了錢老,正是這次的會談讓錢老下定決心搞導彈,陳賡大將親自接見了錢老,就這樣我國導彈事業開始萌芽,從東北考察回來的錢老,很快便被彭元帥召見,二人交流的話題依然是導彈,可見這項技術的重要性,就這樣錢老的導彈事業,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錢老寫信給在美國的好友郭永懷,邀請他早日回國一起完成這項偉大的使命,受到錢老的影響,1956年郭永懷衝破“牢籠”回到祖國,受到二人的影響,一大批海外高知識分子紛紛回到祖國的懷抱,正是1956年我國發出“向科學進軍的時代號召”,正是這年冬天錢老起草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並將它送到了周總理的面前
這份報告中錢老對發展導彈事業做了全面的闡述,這是這份意見書,成為了中國航天事業起步的奠基文獻,就這樣約十萬人的秘密部隊,為此項工程付出青春,這支部隊計程車兵坐著行駛的火車,踏向夢最開始的地方,在西北的茫茫戈壁,十多萬工程人員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儘快研製出“兩彈研製基地”,在他們當中90%的人還不到35歲,茫茫戈壁惡劣的氣候與地質條件,也阻擋不了他們前進的步伐,工程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但尖端人才依舊短缺,50年代我國的科研單位處於初創階段,我國培養的人才在數量和規模上尚未成型
1956年底剛剛上臺的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因一些原因迫切需要中國支援,所以向我國輸送了一批人才,但好景不長就在1960年7月,前蘇聯突然要撤走在華的技術人員,就這樣幾乎一夜之間所有在華專家全部回國,一時之間導彈研製工作頓時陷入停滯狀態,但是我國科研人員還是靠自己的雙手,研製出了導彈“東風一號”,他所飛行的550公里,標誌著我國從此邁入了“導彈時代”
但也不能止步不前,就這樣“東風二號”的研製也被提上了日程,他的設計方案是建立在“東風一號”的基礎上,只不過是要進行升級提高一下射程,要提升為中近程地對地導彈,但問題很快便出現了,不是技術領域而是其他方面,這就註定了“東風二號”的研製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文案影片已同步賬號
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觀看影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