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35作為沈飛基於FC-31的2.0版本基礎上最新研製的新一代隱身戰機,殲35的出現很可能解決了我國下一代隱身艦載機有無的問題?至於是不是呢不好說,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作為FC31的最新改進升級版本,殲35雖然在機身尺寸和很多方面相FC31作了改變,但是其依然和FC31一樣,同為雙發隱身戰機,但是卻只有機身腹部的主彈艙,而沒有格鬥彈艙,那麼相比單發的蘇75都有格鬥彈艙而言,殲35豈不是“不完美了”?其實關於殲35沒有格鬥彈艙的問題,依然是可以有辦法解決的,而這個辦法也是我個人想象的,如有不妥之處還望大家評論區見。
首先我們要明白的是為什麼殲35和美國的F22氣動佈局基本一致,但是F22在兩側進氣道外壁位置設計有格鬥彈艙,而殲35卻沒有呢?首先可以確定的是殲35在兩側沒有設計單獨的格鬥彈艙,除了會缺乏格鬥彈內建掛載能力外,還有就是很可能會浪費這個空間,拉低殲35的綜合作戰實力。
其實造成氣動佈局相似,但是F22有格鬥彈艙而殲35沒有的原因在於,F22作為雙發重型戰機,其機身長度達到了18.92米,而殲35作為雙發中重型戰機,其現階段具體尺寸雖然不知,但是初代的FC31的機身長度是16.9米,2.0的升級版本尺寸略微放大,整機尺寸進一步增長到了17.3米,最新改進的殲35雖然整機尺寸進一步放大,但是其長度應該不會超過17.5米,那麼對於殲35而言,其相比F22的長度差了近2米,而這個差值還是F22量產版本故意縮短機身長度的差值,如果和殲20超過20.3米的長度相比的話,殲35和殲20之間差的可是一枚霹靂10E紅外格鬥彈的長度。也就是說初代的FC-31和改進版本的殲35之所以沒有格鬥彈艙的根本原因,是整機長度受限,沒有足夠的空間在這個位置設計格鬥彈艙,所以只能浪費這個空間。
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改進來填補這種不足呢?
一、殲35現階段仍處於未定型的試飛狀態,那麼後期是不是可以繼續增加機身長度呢?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這種再次放大機身尺寸的做法根本不現實,一個是機身長度過長會增加戰機跨音速飛行區間的阻力,另外機身長度過長也會降低戰機的機動敏捷性。而且後期很可能是要艦載的,所以尺寸有一定的限制要求;而且尺寸再次增加,就和殲20相互重疊了,那麼其動力系統也要更換為和殲20一樣的大推力發動機,所以再次增加機身尺寸的方法不現實。
二、對於殲35而言,在機身尺寸不會繼續增加的情況下,要想在兩外進氣道外壁位置增加格鬥彈艙,似乎能夠解決的方法就是,彈艙尺寸不變、內建掛載的導彈尺寸變小。比如美國雷神公司正在研製的“遊隼”空空導彈,其最為美軍現役AIM120D中距彈的替代型號,雖然最大射程依然維持在AIM120D的110千米,但是長度卻縮短了將近一半之多,那麼原先F22主彈艙只能掛載6枚AIM120D中距彈,現在就可以掛載12枚遊隼中距彈了。那麼也就是隻要我們也研製出類似遊隼這種效能不降、尺寸大幅縮小的空空導彈後,殲35同樣可以在小尺寸的格鬥彈艙內掛載紅外格鬥彈,執行超機動打擊作戰任務。
三、除了掛載尺寸更小的紅外格鬥彈外,還有一種方法也是可是嘗試的,比如現階段無論是殲35還是FC-31的2.0升級版本,其主起落架摺疊後都是朝前伸進主起落架輪艙的。
如果將主起落架位置不變(因為有重心和氣動重心要求),只是將朝前收起改為朝後收起的話,那麼只需要略微對後機身進行氣動修改後,原來主起落架輪艙的位置就可以額外增加將近1米的長度,再加上原本空留出來的空間,或許理論山是可以直接內建掛載霹靂10E這類紅外格鬥彈的,畢竟尺寸比2.0版本更大的殲35具體長度增加至多少米還是未知數。
當然這樣設計下也不是沒有缺點,比如戰機的重心由於起落架的原因略微靠後一些、同時氣動重心也有變化,所以對於飛控系統就要做出修改。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任何航空器在高速飛行,特別是超音速飛行時,為了降低飛行阻力,整個機身從氣動重心位置靠後都是要不斷收縮降低飛行粘性阻力,比如我們看到的殲20尾部、F22尾部都是很明顯有收縮的。
那麼殲35將主起落架從朝前收縮改為朝後收縮後,由於尾部減阻縮小了尾部尺寸,那麼就要對略微露出的新主起落架艙進行氣動修改,比如增加一個氣動鼓包,既提升了隱身效果、也降低了飛行阻力,還實現了起落架朝後收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