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昌明只是解決了人類在物質方面的生存問題,滿足了人的本能需求。然而,人除了本能之外,還有意識活動,有活動就有需求。而目前的科學技術只能解決物質相關的問題,無力承擔精神方面的重任。因為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之間還存在一條鴻溝,也就是斯諾所提出的“兩種文化”的問題。
人文哲學或宗教所起的作用與情緒和意識相關,它們的作用是科學無法替代的,雖然它們還沒有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但也不能把這些思想理解為人格危機或精神失常。這屬於人類探索精神世界所作出的努力,因為人不可能只停留在本能滿足的階段。即使有些人感到滿足了,也仍然會有一些人會去尋求更高的滿足感。
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雖然人是在無意義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沒有意義,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礎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從而擁有意義。這應該是屬於一種比較積極的想法。
我們不能被科學技術的發展所迷惑。在一個社會結構中,各種社會因素都在發揮著各自的作用,使得這個社會達到某種平衡的狀態。如果某種因素髮揮了過度的作用,形成了某種看似“宏偉”的趨勢,但是如果出現了極端現象必然會帶來負面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長久而深遠的,即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經濟伴隨科學技術的共同發展造成了物質的極大豐富,不斷地刺激和滿足了人類的慾望。但是,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加劇了競爭和生活節奏,這使得人比以前要承擔更大的負荷,併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價。由於文化以及人文科學的發展要滯後於經濟發展,使得我們沒有找到很好的辦法解決這種落差。於是我們發現,當前人類社會的精神疾病開始多了起來,人的快樂指數也許不增反降,經濟增長所帶來的效用在降低。這些問題都是由於經濟過度發展所導致的。因此,社會發展不僅需要重視發展的速度,還需要重視社會的平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