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鴻,1964年12月出生在“廣綠玉之鄉”肇慶廣寧,從小對美術有濃厚的興趣。1985年進入廣寧縣玉雕工藝美術廠工作,學有所成後創辦鴻添玉器店。30多年來,他潛心研究和創新廣寧玉雕,“因材施藝、隨玉而安”,精通玉雕的淺雕、深雕、浮雕、圓雕、鏤雕等各種技法,創作有數篇論文和多件玉器精品。
他設計製作的《生命的演繹》《咬文嚼字》等30多件作品獲中國工藝美術創意獎、中國工藝美術創作精品獎等國家級和省級大獎。2017年4月,他成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廣寧玉雕)代表性傳承人。
據黃學鴻介紹,廣綠玉產自廣寧縣,與福建壽山石、浙江青田石、昌化雞血石、內蒙古巴林石同稱為“中國五大名石”,同時也是廣東獨有的石中瑰寶。2007年,廣寧玉雕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與翡翠等硬玉相比,廣綠玉被稱為軟玉,兩種材料硬度落差較大。
黃學鴻從小就在繪畫方面有天賦。他高中畢業後,正值廣寧縣玉雕工藝美術廠招工,就報名應聘,並在三百多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師從玉雕工藝美術大師歐陽良矩,成為他的首席弟子。
要成為一名玉雕師傅起碼要10年的磨礪,成為工藝大師需要20年以上、甚至更長時間的沉澱。黃學鴻在玉雕廠當學徒時,白天開石,晚上上課,每天都很辛苦,但當時年輕有闖勁,希望掌握玉雕技藝。也有同批學員經受不住煎熬,選擇退出。
改革開放初期,雕刻技藝百花齊放,為學到更多玉雕技藝,1992年至2002年的十年間,他分別到廣州、深圳學習翡翠的設計與製作,先後得到多個大師的教導。經過多年實踐,他創新了玉雕的淺雕、深雕、浮雕、圓雕、鏤雕等多種技法。2002年,為推動和發展廣綠玉產業,他回到家鄉創辦鴻添玉器門店,從事廣綠玉雕刻銷售。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黃學鴻創作的作品多是來源於生活,找到民間事物與藝術的平衡點,並賦予作品文化內涵,讓廣綠玉煥發生命力。他喜歡觀察,善於發現生活中事物的美,成為創作的靈感,這讓他設計的很多作品與眾不同。
據黃學鴻介紹,現在的顧客以30到40多歲的年輕人和中年人為主,他們喜歡立體感強、有好意頭的玉器作品,雕刻師要有自己的創作風格,顏色上對比要明顯,有生活氣息,貼近生活,這樣作品才會受市場青睞。為此,他經常把自己的玉器作品放到微信朋友圈、公眾號和抖音號上展示,看大家的反應,試探市場的訊號喜好,並及時做出反應,調整創作方向。
黃學鴻認為,作為一名玉器雕刻者,要學會“因色取巧,因材施藝”。廣綠玉色彩豐富,要學會看表面的紋理,知道色彩滲透的深淺,並根據不同色彩進行恰如其分地設計,才能創作出渾然天成的經典作品。
《珠光寶氣》的靈感就來源於一次下班回家,順手拿起桌上的匙包,此時窗外的光照在匙包上,皮的質感馬上顯露出來,正與手上戴的玉珠鏈相映成趣。作品推出後,拿下了“廣東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大展”的金獎。
早在2002年,黃學鴻已經著手研究廣寧玉雕,弘揚玉文化,將自己所學所悟形成文字進行發表。他寫過數篇關於廣寧玉雕的論文和鑑賞、創作心得的作品,讓更多人瞭解廣寧玉雕。此外,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了《生命的演繹》——黃學鴻廣綠玉作品集。
為推廣廣寧玉雕,黃學鴻四處奔走,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於2009年成立了廣東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廣綠玉分會和廣寧縣工藝美術協會。此後,分會持續向外界推薦廣寧玉雕,並頻頻參展、參賽,斬獲獎項無數。三十多年來,他自己也帶了50多名徒弟,讓廣寧玉雕得到傳承和發展。
為了讓廣綠玉玉雕不斷注入新鮮血液,這幾年,黃學鴻將玉雕文化推廣進校園。在廣東財經大學、廣寧中學、廣寧縣洲仔中心小學等學校開設廣綠玉玉雕特色課程,做玉雕文化專題講座,將玉雕文化的種子撒播到校園裡,植入青少年的心中。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於敢勇 通訊員:楊麗娟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於敢勇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楊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