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橋米線
鮮香可口的過橋米線,相信很多人都吃過,魚片,肉丸,菠菜,金針菇等數十種營養豐富,色彩鮮豔的配菜,搭配上一把雪白的米線,翻滾在熱氣騰騰冒著大泡的骨頭湯裡,盛出來澆上麻油,辣椒油,淋上一圈香醋,這樣一碗香噴噴的米線,令許多人都垂涎不已,當你對著面前的米線大快朵頤的時候,你知道它是怎麼樣從雲南地區特有的特色小吃,演變到如今風靡全國的過橋米線的嗎?
我們先說過橋米線的由來,關於過橋米線的故事,說法有很多,其中比較有信服力的有兩種,而第一種幾乎經常吃米線的人都會有耳聞,也是傳播最廣的版本。傳說蒙自城的南湖舊時風景優美,常有文墨客攻書讀詩於此。有位楊秀才,為了能夠考取舉人經常去湖心亭內攻讀,一讀就是讀到深夜,妻子每天都會將飯菜做好,不辭辛苦的給秀才送去,但是秀才痴迷於書本,經常忘了按時吃飯,每次想起來吃飯時,飯菜都已經涼了。高強度的讀書加上經常吃冷飯冷菜,秀才身體日漸不支,變得越來越瘦弱。秀才的妻子看見丈夫如此辛苦,思付之餘便狠下心把家中的老母雞殺了,燉熟後,用瓦罐盛了雞湯,給他送去。待她再去收碗筷時,看見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動,丈夫仍如痴如呆在一旁看書。她只好將飯菜取回重熱,當她拿砂鍋時卻發現還燙乎乎的,揭開蓋子,原來湯表面覆蓋著一層厚厚的雞油、加之陶土器皿傳熱不佳,把熱量封存在湯內
米線過橋
以後其妻就用此法保溫,每次做好湯時,都會在上面覆蓋一層厚厚的肉油來保溫,另將一些米線、蔬菜、肉片放在熱雞湯中燙熟,趁熱給丈夫食用。後來不少都效仿她的這種創新烹製,烹調出來的米線確實鮮美可口,由於楊秀才從家到湖心亭要經過一座小橋,大家就把這種吃法稱之“過橋米線”。經過歷代滇味廚師改進創新,“過橋米線”成為滇南的一道著名小吃。而這段“米線過橋”的故事,也成了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現在的過橋米線
我們現在在各大門店所吃到的過橋米線,與正宗的雲南過橋米線其實是有很大區別的,現在的過橋米線是將泡發好的米線和各種丸子,蔬菜等在高湯裡一起燙熟加上佐料即可食用,與麻辣燙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正宗的過橋米線,無論是在食材的挑選上,還是底湯的熬製,食用時的方法都是十分講究的。
正宗過橋米線由四部分組成:一是湯料,一碗高湯,上面覆蓋有一層滾油,這是為了防止熱量散發,由於上面有這一層厚厚的油,所以湯並不會冒出熱氣,很多客人覺得湯沒有熱氣肯定不會燙,會先喝湯,殊不知油下面是滾燙的高湯,所以千萬不要先喝湯,以免燙傷;
二是佐料,有油辣子、味精、胡椒、鹽,花椒等十多種香料;
三是主料,有生的豬裡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以及用水過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魷魚片;輔料有來過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蔥絲、草芽絲、薑絲、玉蘭片、氽過的豆腐皮;
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燙過的米線。鵝油封面,湯汁滾燙,但不冒熱氣
在食用的時候,應先將肉片,肚片等食材先放入湯中,然後是菠菜,蔥絲等青菜,最後放入米線和豆腐皮等容易熟的食材,吃的時候用小碗分食,可以使米線涼的快一下,以免過燙。
正宗雲南過橋米線
無論是正宗的雲南米線,還是如今店鋪裡的大碗米線,都給我們帶來了味蕾上的享受,各位看官老爺在品嚐美味的過橋米線時,不要忘記,米線還有這麼一段歷史喔!
我是修賢,每天與您分享各種有趣的事物,都看到這了,點個贊再走唄!各位帥哥美女,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