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職業餐飲網 王春玲
“越吸睛的產品,今年售賣反而越好!”
火鍋店裡賣甜品,茶飲店裡賣“面”;
烤菠蘿,烤柿子,烤榴蓮,這不是水果店,而是燒烤店!;
螺螄粉+肥腸+臭豆腐+榴蓮,過去單拎一個出來都夠味了,如今四兄弟卻抱團取暖煮成火鍋,一起臭味熏天;
……
各種看似“妖魔鬼怪”的產品,如今正在成為餐飲行業的流量密碼!
它們中有人抖音20億+次曝光,有人日排隊1047桌,有人營業額蹭蹭漲,還有人生存下來就靠“奇葩”二字。
2021年,餐飲業都有哪些吸睛產品橫空出世呢?
它們火熱的背後,又蘊藏著哪些餐飲底層邏輯呢?
越“怪”越出圈,2021年那些“吸睛”產品的名場面!
“ 黑暗料理型”:
1、 螺螄粉+肥腸+臭豆腐+榴蓮四臭火鍋
當代美食家,小寬曾在一篇文章裡這樣描述:“我評判一個人是不是吃貨有一個狹隘的標準,看他愛不愛吃肥腸。如果一提肥腸就兩眼冒光,口舌生津,我就會默默的把他劃歸到‘自己人’的陣營。”
同樣,美食家蔡瀾列出了人生必吃食物清單,其中的水果第一名就是貓山王(榴蓮)。
大概,令兩位美食家做夢都沒想到的是,有生之年可以親眼看到這兩種食物的結合,還順帶了螺螄粉,臭豆腐。
單拎出來一個都能把人香模糊,四個一起簡直是王炸產品,絕對是黑暗料理中的第一名。
來自北京的點吧點兒螺螄粉火鍋,正是靠出其不意的售賣四臭產品組合,讓其成為帝都年輕人必打卡的餐廳,更是引得抖音達人痞幼推薦,一家小店也能獲得千萬級曝光。
2、火鍋味包子、火鍋味蛋撻
作為網紅城市,成都餐飲產品吸睛能力自然是不在話下。
前有今年最火的夜包子,不僅晚上售賣的形式讓人充滿好奇,火鍋味的包子也是讓不少食客躍躍欲試;後有小龍坎推出了火鍋味的蛋撻,並在盒馬售賣,可謂黑暗料理中的名場面。
點評:所謂黑暗料理型產品,就是將意想不到的食材進行組合,越是看起來奇怪的搭配,越容易形成話題,從而引發年輕人嘗試購買。
“反差售賣型”:
1、 高顏值火鍋冰品
你能想到,火鍋店會靠冰品出圈嗎?
過去,火鍋雖然廝殺慘烈,但都在鍋底和食材上下功夫,並未動過其它凡心,而今年的火鍋行業隨著內卷升級,已經將觸角伸向了飲品和冰品。
前幾個月,我們在成都採訪了一家叫做楠火鍋的企業,在高度內卷的火鍋行業,它靠九宮格菜品和高顏值甜品出圈,獲得了抖音20億+次曝光,即使是在疫情下,也每日排隊800桌以上,一家賣火鍋的冰品卻成了每桌必點。
點評:打破認知是反差售賣型產品的最突出標籤,突破原有售賣思維的限制,拉高綜合毛利。
“ 無邊界食材組合型”:
1、柿子、栗子做成蛋糕
如果說今年甜品圈的秋冬美食C位,一定非柿子莫屬。
過去只能以食柿子鮮果,或做成柿子餅的形式進行流通,鮮少會把它和餐飲或者甜品結合在一起。
今年局面徹底被改寫,柿子成為甜品圈的主“咖”,在南京一個叫尼莫家N.M的蛋糕店因為柿子而成為網紅,蛋糕上是模擬柿子形狀做的造型,咬開蛋糕金燦燦的柿子做成的心就會淌出來,人們期盼的“柿柿如意”美好心願就這樣輕鬆實現了。
在北京,一家叫做隱海的咖啡店,則乾脆把柿子當成甜品烤著吃,配上一杯熱紅酒,冬天的氛圍感就別提了。
在北京郊區懷柔,也是中國十大板慄之鄉之一,當地人把板栗和飲品,甜品結合售賣給遊客,讓這個冬天充滿溫度。
2、老北京爆肚+小龍蝦雙拼面
“生意做遍,不如做面”,今年面的賽道出奇火熱,也讓戰火持續升級。
就在很多人都認為面的賽道,已經玩不出什麼花樣的時候,來自北京的蝦小士卻用吸睛產品回應,萬事皆有可能。
它將老北京爆肚和小龍蝦結合在一起,做面的澆頭,並將二者結合一起做成雙拼,一份面可以賣到50.9元,也一舉成為抖音熱門榜門店,收穫大批粉絲的心。
點評:把過去不會用到的食材移植到適合的餐飲業態,從而叫好又叫座,是無邊界組合食材型最大特點。
“有料內容型”:
隨著喜茶、茶顏悅色等頭部茶飲品牌,飲品固體佔比越來越高,茶飲正式升維進入“有料”有內容的競爭。
今年,7月份七分甜率先在行業裡推出楊枝甘露小籠包,上線當日就喜提微博熱搜;
同樣,從出生就標新立異的和気桃桃,用茶飲加桃的軟萌形象迅速走紅網路,下半年更是推出茶飲+”麵條“,迅速在社交媒體瘋狂傳播。
點評:紅海市場裡找藍海,藍海市場裡找差異,包裝是內容、產品是內容,是有料內容型產品最大特質,通常見於飲品。
“新變種”重構型:
如果要頒發年度最佳吸睛獎,稱盤麻辣燙一定首當其衝。
叫著麻辣燙,長的卻像麻辣香鍋,因為用稱盤的形式呈現,業內將這個麻辣燙、麻辣香鍋的近親稱為“稱盤麻辣燙”。
它的出現打破了東北麻辣燙多年的統治格局,有人兩年的時間做稱盤麻辣燙開出400家門店,有人200平的門店最高日入7萬元。
點評:將原有品類進行創新,或是器皿或是出品形式進行創新,從而重構一門生意,並享受重構所帶來的時間紅利。
“配角當家型”:
論內卷程度,只服茶飲。
這也使得茶飲創新、迭代的速度、跟進的速度都比其它業態要快。
相信最近你一定被“暖冬四件套”刷過屏,一個裝滿鮮花的盒子裡錯落有致的放著奶茶,烤紅薯、山楂球、栗子,每一個收到的小姐姐的都會心花怒放到朋友圈裡去曬。
蜜雪冰城、古茗、700CC等多個飲品品牌都相繼推出暖冬四件套,一起組合成為流量CP。
點評:善於製造話題,成為流量CP,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是配角當家型產品慣用的手法,它們不追求毛利,只追求話題和現象級的刷屏。
流量成本,已成為餐飲第四成本!
今年對話了很多餐飲創始人,也走訪了多個城市,隱約間一句話經常被提起:“流量成本,已經成為餐飲第四成本。”
過去,我們會理所當然的認為房租、人工、食材是我們的成本,這無可厚非。
村上一屋創始人何世元就曾說過:“當經營環境發生改變,媒體環境發生改變,我們的成本結構也就隨之發生了改變,流量傳播成本,成為了我們的第四成本。”
其實,在職餐網看來,餐企執著於做吸睛奇葩產品的主要原因:
增長焦慮:這一點其實不用多說了,在座的各位比我更有感受,消費升級,消費力卻在下行;
供大於求:以前10個顧客去一家餐館,現在10家餐館搶一個顧客;
刺激顧客難:以前靠打折促銷顧客就會上門,現在要看產品出片不出片,環境出片不出片,沒有創新的門店已經激發不起顧客更多興趣。
而撬動顧客進店的最直接槓桿,就是“吸睛產品”,吸睛產品是第一要素,小紅書,抖音,大眾點評等媒體是種草傳播的重要渠道,缺一不可。
在餐飲行業,凡是做年輕人生意做的好的幾乎都深諳這個道理,這裡我們拿喜茶來舉例。
按照我們常規理解,現在的喜茶正是如日中天,要錢有錢,有名氣有名氣,它沒有必要為流量而焦慮了吧。
可是,這麼優秀的企業,在面對流量時,面對進攻新城市的時候,也不惜放下身段用吸睛產品博得眼球,從而引發傳播。
據統計,在5個月時間裡,喜茶走過18個城市,做了18款吸睛的創意產品,比如在深圳推出了“煲仔椰子雞特調”;在西安做了“甑糕羊乳茶”;在杭州做了龍井滿桂燕窩包……
有名氣的喜茶也需要擴大自己的流量池,藉助傳播成為更有流量的“喜茶”,因為它深諳吸睛產品就是手握年輕人的流量密碼。
小結:
餐飲行業已經進入“做內容”時代,吸睛產品則是最好的撬動槓桿。
不可否認,流行產品、吸睛產品確實有著週期性,但無論是最終是否有幸成為招牌產品,還是隻是成為引流產品,它都為我們的餐廳貢獻了流量價值。
每一個現象級餐飲,深挖其背後內在邏輯,幾乎都有吸睛產品幫助其開啟局面,從最早陶陶居的天鵝酥,北京局氣的蜂窩煤,再到今天的種種,都說明創新、吸睛推動了行業的發展,而如何把網紅變成長紅產品,則看每家餐企的功力。
你又是如何看待這種吸睛產品的呢?你身邊有沒有類似產品,歡迎您在我們評論區過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