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衰落遺失的邊緣堅守,在快捷功利的繁榮裡堅持。”在這燈紅酒綠喧囂浮躁的世界中,還有那麼一群人,宛若一頭頭憨厚的耕牛,在默默堅守與耕耘著那流傳了數百年的文化和傳統。
——題記
——————————
他像一本深沉亙古的書,連同他的那段日子,我都一讀再讀。
從前的日子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像火上煎著的藥,像縈迴繚繞的青煙。還是住在四面環合的大院裡,一條巷牽扯幾十戶人家。推開窗,總是能看見他的白大褂子,泛了黃的皂角白,迎著風,飄來一股中藥味兒。
他是一位退休的老中醫,年至古稀,每日煎藥養生,生活得安詳詩意。
一頁枸杞
母親曾遣我去他那兒取些枸杞。那時他安坐在木椅當中,身後是一面靠牆的櫃子,滿滿當當放著中藥。他手裡拿著一杆秤:黃銅色的,秤桿細長。他戴著舊式的老花眼鏡,鏡架顫顫地立在鼻樑上,秤被懸在空中。
“爺爺,我媽讓我來拿枸杞。”年少時聲音清亮,驚走梁間的幾隻棲燕,撲稜撲稜……老人卻似乎未聞,枯槁的手撥弄秤,一動,微乎其微,指節間像攬著輕雲,細緻小心。秤桿穩住後他原本微蹙的眉宇舒展開來,這才悠悠抬頭看我,目光裡盡是澄明。
“枸杞啊,枸杞好啊,味甘性平,清熱明目。”他說話慢,聲聲入耳;做事也緩,讀出了幾分類似枸杞的氣質,平心靜氣,雲淡風輕。
一頁蘇葉
有一回我病得厲害,母親把我送到了他那兒。
挽起袖口,老人為我診脈。他眼微闔,攀爬著風霜的臉上是一分專注,從從容容。
我從來不懂何為望聞問切,但當面板上感到老人指尖薄薄的一層繭子時,我感受到了老人的妙手回春。“體寒”,老人收回了手,繼續說道:“開一味蘇葉,味甘性溫,解表散寒。”抓藥、稱藥,他還親自為我熬藥。陶瓷藥罐被煙燎得灰黑,火苗子順風歡騰。我性子急,忍不住問:“這得煎多久啊?”
“還早呢,煎久了才會有中藥香。”終於,扇子扇動過無數次,蘇葉的銳枝利刺都被一點點熬碎,沉積在清水之中,氤氳出綿長悠遠的中藥香,牽扯十里,纏住風,化為煙……慢慢地,老人又好像這蘇葉,不溫不火,不急不躁。
一頁當歸
衣衫長,年華短盡頭。後來誰也沒再見過那位老人,他也許還在,也許就如當歸,白大褂子開成白花,與身下的一寸黃土日夜為伴。
現如今,我不再喝中藥,也很少見到如老人那樣慢慢煎藥的人。但他始終都是最厚重的一本書,在這繁華的時代中,我一讀再讀。讀出那股中藥香,讀得熱淚盈眶。
(指導教師:楊巧娟)
郭鑫玥 陝西師範大學楊凌實驗中學初2020級3班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