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死後的幾十年間,楚國國力穩步下滑,霸權喪失,內鬥不斷,甚至幾乎被吳國滅亡。楚國都城被攻破後以後,楚國大夫申包胥為借兵復國在秦宮哭了七天七夜,感動天感動地,也感動了秦哀公,最後秦國終於答應出兵幫忙,楚國才得以續命!復國後的楚國在楚昭王和楚惠王父子的治理下又迅速崛起,歷史上稱之為“昭惠中興”,從此一個泱泱大國登上了戰國的舞臺!
當年楚莊王死後,其子十來歲的太子審即位,是為楚共王。楚共王雖然和他父親一樣也有繼續稱霸諸侯之雄心,無奈碰上了晉國的天才國君晉悼公,楚晉爭霸中處於劣勢,“鄢陵之戰”失敗後,楚國逐漸喪失了霸權。
有意思的是這場戰爭之前,楚軍演習時,楚國名將神射手,養由基一箭射穿了整整七層疊堆的披甲,難免有些得意,於是興致勃勃地拿去給楚共王看。旁邊的大臣紛紛向共王誇獎他:大王有如此猛將,何愁戰而不勝?誰知楚共王卻很不高興地說:將軍如此賣弄技法,與戰爭何利?並下令將其箭羽全部沒收!於是楚晉大戰時,楚國這位偉大的名將只能遵命揹著空空的箭囊上戰場,直到楚共王被魏將射中眼睛,羞怒交加之時,才交給養由基兩支箭,命令養由基將射他之人殺死!養由基果然不辱使命,將射傷楚共王之人一箭射死,還把另外一支箭交還給楚共王,這個故事後來也成了兩人的歷史笑談。
話說當年晉國在“邲之戰”中被打敗之後,元氣並未受損,兩國之間為爭霸權征伐不斷,戰爭趨於白熱化。直至楚共王十年(公元前580年)因為楚國令尹子重和宋國大夫華元交好,而華元又和晉國正卿欒書交好,在宋國(夾在晉國和楚國之間的小國,兩國凡有戰爭必受牽連)的大力引薦和促成下,晉國和楚國達成了一次弭兵之會。會議約定各國間停止戰爭,奉晉、楚兩國為共同霸主,平分霸權,除齊、秦外,各國須向晉、楚同樣納貢,誰破壞協議,各國共討之!這次大會史稱“弭兵會盟”,就這樣,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出現了難得的短時間和平!
俗話說的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用在國家上面也是適合的,一個國家若是沒有了長遠的外部計劃,其內部必然會出現問題!楚國就是這樣,楚共王死後,諸子爭位,楚國忙於內耗。這段時期楚國的人才流失也極其嚴重,他們紛紛投靠晉國,“楚才晉用”典故就是出自這裡。
楚共王生養了五個兒子:長子招(即楚康王)、次子公子圍(即楚靈王)、三子子比(即楚初王)、四子子皙、五子棄疾(即楚平王)。先是長子招即位,為楚康王,楚康王死後,其子熊員繼位是為楚郟敖,熊員的叔父公子圍便是令尹,主持楚國政事。公子圍在出使鄭國時,行至楚國邊境,宮廷眼線來報新主染恙,他以為是天降良機,即刻返回宮廷,以探看新主為名,用束冠的長纓將楚郟敖勒死,並殺死年幼的王子熊慕、熊平夏而自立,史稱楚靈王。
楚靈王精通音律,喜好跳舞,還最喜歡細腰的舞者,便有了“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典故。他在位時窮奢極欲,造章華宮,又稱細腰宮,對外窮兵黷武,天怒人怨!一次東征之戰,時逢大雪紛飛,他穿著裘皮大衣,戴著貂皮帽,從中軍帳內踏雪而出,面對著皚皚白雪大為抒情:啊!好雪,好雪!可是當時隨他東征計程車兵衣衫單薄,手持兵刃立於帳外,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他卻對這些士兵視而不見,令全軍將士極為的寒心!
這時,楚共王的老三子比、老四子皙在老五棄疾的操縱下發動了宮廷政變,訊息傳到軍中,楚靈王的軍隊隨即潰散。可憐一代驕奢淫逸的昏君獨自在空曠的山間轉悠,身邊連一個侍從都沒有,希望找個農戶討一碗殘羹冷炙而不得,最後落得個羞憤自盡的下場。
三兄弟政變成功後,按照長幼排序分配權利,老三子比為王(即為楚初王),老四子皙為令尹,老五棄疾為司馬。其中老五棄疾是個有野心的人,他趁楚靈王生死不明,國勢動盪的時候,派一些心腹之人在都城內外造謠惑眾,說楚靈王已率領東征大軍逼進都城,還宣佈了叛亂者(老三、老四、老五)的十大罪狀。一時間,城中人心惶惶,宮廷上的老三(楚初王)尚未坐熱龍椅,因他太瞭解兄長兇殘的本性,便急急如喪家之犬,不知所措!棄疾乘機恐嚇兩位兄長,使他們雙雙自殺而亡,可憐老三(楚初王)從即位到被嚇死在位才不到兩個月!
老五棄疾的透過這一系列操作後,順利讓自己登上了楚國的王位,是為楚平王。這個楚平王,把楚國的國運送入谷底,他寵信奸臣費無極並聽信其讒言迫害忠良伍奢伍尚父子,將伍子胥逼出昭關,留下“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愁白了頭”的歷史恩怨。伍子胥到吳國後,與軍事天才孫武聯手,訓練吳國的軍隊,意欲殺回楚國報仇。當他得知楚平王已經暴亡時,不禁大哭:此仇難報,此恨難消!不久吳王闔閭在伍子胥和孫武的策劃下,親率吳軍三萬,對陣楚軍二十萬,五戰五勝,順利攻破楚國都城郢都。報仇心切的伍子胥把楚平王從墳墓裡面挖出來,鞭屍三百,最後還將其腦袋砍下,以洩心頭之恨。
楚國都城被吳國攻破後,幾近亡國,還好楚昭王(楚平王之子)及時逃走,沒有被吳國人找到,不然就真的是君死國滅了。據考證,楚昭王后來逃到了隨國(也稱曾國),隨侯收留了他。後來楚昭王的兒子楚惠王為感激隨國的救父之恩送給隨侯一件大鎛鍾(一種古代大型單體打擊樂器,形制如編鐘,此鎛鐘被掛在1978年出土的“曾侯乙編鐘”的下層正中間)。
那時候,楚大夫申包胥跑到秦國求援,對秦哀公說:“吳國像大野豬、大長蟲(長蛇),要把上國一個一個吞滅。敝國滅亡了,貴國也將不得安寧。貴國何不出兵?出了兵,至少可以分到一些土地和民眾。以後敝國如果永劫不復,也將是貴國的土地和民眾。貴國如果有意儲存敝國,敝國將世世代代服事貴國。”秦哀公聽了尚不為所動,答稱要商量商量。
也許是天不滅楚國,此時的吳國國內出現了內亂(吳王闔閭久留楚國搜尋楚昭王,他的弟弟夫概趁機逃奔回國,自立為王),吳王只得撤兵回國攻打他的弟弟夫概,楚國才得以在秦國的幫助下復國!
復國後的楚昭王和他的兒子楚惠王可謂中興之主,史稱:“昭惠中興”,春秋後期的楚國在他們的治理下,慢慢的恢復了元氣。至楚威王時,因為當時的齊威王也僭越稱王,楚威王親率大軍伐齊,並在“徐州之戰”大敗齊國,進一步擴大了楚國疆域,使楚國勢力擴張到長江中下游與江淮地區。楚威王的兒子楚懷王即位後,又滅掉了越國(越國之前滅掉了吳國,其地盤也很大),使得黃河與長江中線以南,南海以北,東海以西,關中以東,皆為楚地,楚國成為戰國時期地盤最大的諸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