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曾在《中國人的修養》裡寫:“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於家庭中。”
好的家風,很重要,更得益於傳承。如果將好的人品修養、生活習慣以至一門技藝傳承給子孫後代,會對後代產生深遠的影響。一門好的家風,勝過千萬名校。
■ 好的家風需要善學
作家錢鍾書就是在好家風的薰陶下成長起來的。錢鍾書的父親——國學大師錢基博,是清華有名的國文教授。
他偏愛古書,平時總會看書抄書,並在摘錄上寫上自己的看法。
他對兒子的管教也極為嚴格,錢鍾書十五六歲時,還曾經因為讀書不用功捱過打。
錢鍾書讀書時,除了要完成學校規定的作業,還讀古文名著。
這位“博學鴻儒”後來秉承了父親治學嚴謹的風格,踏踏實實地做學問,惜時如金,淡泊名利。
即使是在戰亂期間,他也沒有停止工作和寫作。他畢生致力於文學研究,並將中國文學藝術推向了世界。
錢鍾書時刻將父親的教導銘記於心,並以實際行動將之傳承給了女兒錢瑗。錢瑗與父親一樣,淡泊名利,從來不參加遊山逛水的活動。
外出開會或者講學時,每每會議結束,她要不馬上回到學校,要不就在旅館裡看書備課,很少出去遊玩。
晚期身體不適,躺在病床上行動不便,卻仍手不釋卷,勤于思考。對知識的追求讓錢家幾代人都活得簡單而卓越。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相伴的家人好似最熟悉的陌生人,最容易傷害的是他,最容易忽視的也是他。
當我們習慣接受來自親人的關愛,在無形中把這當成理所當然,於是我們丟掉了感恩,多了點挑剔,稍有不順我們就會橫挑眉毛豎挑眼。
我們對親人的不客氣,源自我們的“底氣”。當一個人害怕失去時才會有所收斂,我們篤定親人的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才會對此挑挑揀揀,才會對身邊人口出惡意。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來自親人語言傷害的殺傷力往往更大。一句無心之語,可能都會成為對方心頭久久難愈的傷。
別忘了,有家,才有你。家人,更需要我們溫柔以待。去讚揚和感謝,不要覺得理所當然;去鼓勵和肯定,不要譏諷和嘲笑;
去商量和建議,不要支配式溝通;去走心地回應,不要敷衍了事;產生分歧,不以抱怨的方式讓對方改變。
以愛之名,好好說話,把那份心意原原本本地傳遞出去。
古人說:“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厚德載物,厚德養家。”范仲淹很小的時候,曾經找過一個算命先生。
他見面就問:“你幫我看一看,我能不能當宰相?”算命先生嚇了一跳。就問范仲淹:“小小年紀,如何口氣這麼大?”
范仲淹很不好意思,說:“那您看看我能不能當醫生?”算命先生有些納悶問:“為什麼這倆志向差這麼多。”
范仲淹回答:“因為只有良相跟良醫可以救人。”算命先生聽了之後,很是感動,對范仲淹說:“你有這樣一顆善心,將來一定可以當宰相。”
范仲淹後來成為朝廷重臣,他救濟學子,減少徭役,建立義田,善行惠澤天下。
還利用自己多年節省下來的俸祿,在老家創辦了義莊。其後代綿延,並將他的善行延續,家族成材者無數,家業興旺發達。
過去,家風是一整個大家族的傳承根本;現在,家風仍是一個個小家庭的立足之基。
良好的家風對下一輩有著深遠的影響,甚至決定著子女們出門在外為人處世的態度和底氣。好的家風,才是家庭真正的不動產。
來源:文人書房。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圖片:山逺居_陶與生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井陘縣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