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的皇二十三子胤祁,年齡在序齒的皇子中,排倒數第二。他出生的時候,康熙皇帝已經60(虛)歲了。
胤祁雖然不是特別出名,但他卻活到了73(虛)歲。其長壽程度,在康熙的眾皇子中,與他的十六哥胤祿持平、但僅次於他的十二哥胤祹(活到79歲)。
別說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時,就是胤礽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第二次被廢時,胤祁這位小弟弟,都還沒有出生。康熙去世那年,胤祁也不過10(虛)歲,比乾隆都要小2歲,肯定是無法參與爭奪儲位,甚至連站隊的資格都沒有。
胤祁雖然沒有投靠老八胤禩,但也沒有受到雍正的青睞。比雍正小了35歲的胤祁,在雍正一朝,就只是一個鎮國公品級。
01
胤祁出生那天,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康熙皇帝不在宮裡。
康熙皇帝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十一月十三日,即胤祁出生的前15天,就帶著老五恆親王胤祺、老十敦郡王胤䄉、老十五胤禑、老十六胤祿等一行人,從暢春園啟程,前往停放孝莊皇后梓宮的暫安奉殿、以及順治皇帝的孝陵。
十一月十九日,康熙皇帝先去暫安奉殿、清孝陵進行了祭拜,然後又去給仁孝皇后赫舍里氏、孝昭皇后鈕祜祿氏、孝懿皇后佟佳氏掃墓。
癸亥。上謁暫安奉殿、孝陵,行禮,奠酒舉哀。次至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奠酒舉哀。是日,駐蹕湯泉。
——《清實錄·康熙朝實錄·卷之二百五十七》
到了十二月十九日,康熙皇帝才回到暢春園。這會兒,胤祁都快滿月了。
壬辰。上回駐暢春園,詣皇太后宮問安。
——《清實錄·康熙朝實錄·卷之二百五十七》
胤祁的生母,是庶妃石氏。《清皇室四譜》中記載,石氏的父親叫石懷玉,沒有官職資訊。石氏並沒有因為生下皇子,而得到晉封,直至康熙皇帝去世,她都只是一個沒有封號的庶妃。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初六,雍正皇帝將那些生有皇子、但卻一直沒有被冊封過的康熙帝遺孀,都封為貴人。胤祁的母親石氏,就是在這個時候,才有了貴人的位分。
再現在有曾生兄弟之母,未經受封者,俱應封為貴人。
——《清實錄·雍正朝實錄·卷之二》
雍正皇帝駕崩之後,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一月十三日,胤祁兄弟5人的母親,才被乾隆皇帝晉封為嬪。
今允禕等,晉封王、貝勒之爵,應加恩所生,以昭典禮。允禕、允禧、允祜、允祁之母,著晉封為嬪。允秘之母,著追封為嬪。交宗人府會同禮部查例具奏。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六》
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十八日,是清明節。這天,18(虛)歲的胤祁,被封為鎮國公。胤祁的二十一哥胤禧、二十二哥胤祜,也在這一天受封,但他倆則被封為固山貝子,比胤祁高一級。
晉封誠郡王允祉,為和碩誠親王。貝勒允禑,為多羅愉郡王。貝子允禕,為多羅貝勒。封二十一阿哥允禧、二十二阿哥允祜,俱為固山貝子。二十三阿哥允祁,為鎮國公。
——《清實錄·雍正朝實錄·卷之九十一》
當然,這時候的胤祁,並不是兄弟中爵位最低的。他的十二哥胤祹,那時也是鎮國公品級。
但與胤祁不同的是,胤祹原本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初三,已經被雍正封為郡王。但在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月十七日,胤祹被宗人府指責辦事不認真、能推的就推,雍正也覺得,胤祹當上郡王后,這工作態度就變了,於是,就將他降為固山貝子。
宗人府疏奏,履郡王允祹,受皇上深恩,不敬謹辦事,每思推諉,應革去多羅郡王,降授輔國公。得旨,允祹自封王以來,並不感激效力。著革去郡王,仍在原固山貝子上行走。
——《清實錄·雍正朝實錄·卷之十四》
這才過去不到1年,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二十六日,管理著禮部事務的胤祹,因為沒有及時發現封妃金冊中的妃子姓氏被寫錯、以及康熙帝的配享儀注中遺漏了滿文,又被降為鎮國公。
丁酉。宗人府疏奏,貝子允祹,將聖祖仁皇帝配享儀注、及封妃金冊,遺漏舛錯,應將允祹革去固山貝子,降一等,授為鎮國公。從之。
——《清實錄·雍正朝實錄·卷之二十一》
胤祁沒有捲入當年的太子之爭,但雍正也沒有很重用他,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雍正對這些弟弟們,不太瞭解,雍正自己就曾說過:“朕之諸幼弟,朕向來不能深知。”
即便如老十七胤禮,也並不是如大家所想的那樣,一開始就是雍正那邊的人。康熙皇帝在世的時候,雍正一直以為,胤禮是老八胤禩的人。再加上,雍正登基之初,又聽隆科多說,胤禮對於康熙傳位給雍正,似乎有不滿情緒。為此,胤禮最初是被雍正給攆去了皇陵。
及朕御極後,隆科多奏雲:聖祖皇帝賓天之日,臣先回京城,果親王在內值班,聞大事,出與臣遇於西直門大街,告以聖上紹登大位之言,果親王神色乖張,有類(類)瘋狂。聞其奔回邸第,並未在宮迎駕伺候等語。朕聞之甚為疑訝,是以差往陵寢處暫住,以逺(遠)之。
——《世宗憲皇帝上諭八旗·卷八》
多虧了老十三胤祥,在雍正面前極力保舉十七弟胤禮,雍正才對他進行重用。當然,胤禮最後也是靠自己的真本事,證明了,胤祥並沒有看錯人。
怡親王在朕前,極稱果親王居心端方,乃忠君親上、深明大義之人,力為保奏。朕因王言,特加任用。
——《世宗憲皇帝上諭八旗·卷八》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二十八日,3個多月前剛被封為貝子的胤禧,被晉封為貝勒,這也是因為老十三胤祥,之前有在雍正面前誇胤禧,是個積極向上、又心懷感恩的好青年。
從前曾據怡親王奏稱,二十一阿哥允禧,立志向上,且深知感朕之恩,恭敬之念,出於至誠。朕從前旨,將伊封為貝子,著晉封貝勒。
——《清實錄·雍正朝實錄·卷之九十四》
02
雍正十三年(1735年),胤祁23(虛)歲了。這一年的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駕崩。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二十四日,乾隆皇帝將胤祁晉封為貝勒。這還是因為,胤祁當時是他的眾位兄弟中(不包括老十胤䄉、老十四胤禵),品級最低的,再不給他升一升,乾隆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己丑。諭總理事務王大臣。我皇考親弟,俱已加恩晉封,惟允祁尚系公爵,著封為貝勒,以展朕篤厚懿親之意。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五》
乾隆九年(1744年)四月二十日,胤祁被乾隆派去總管三陵內外事務,並掌關防。
諭曰,三陵事件,最關緊要,應於朕之諸叔內,派一人守護。公祿慶年幼,不足統轄。貝勒允祁,為人厚重,著總理三陵事件,執掌關防。祿慶、巴圖,仍隨同總辦。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二百十五》
胤祁是去接替他的二十二哥胤祜的職位。
乾隆五年(1740年)閏六月初八,乾隆皇帝將他的二十二叔胤祜,派去管理三陵。
命貝勒允祜、內務府總管常在,管理三陵事務。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一百二十》
誰曾想,才過了3年多,胤祜就在乾隆九年(1744年)正月初四,病逝了,只有33(虛)歲。乾隆皇帝對這位二十二叔的英年早逝,深感悲痛,不但讓大阿哥永璜去祭奠,還讓履親王胤祹、莊親王胤祿、諴親王胤秘,都去弔唁;慎郡王胤禧、弘昉(老大胤禔次子)、弘曒、弘映(老十四胤禵兒子)等6人,都被派去穿孝。同時,乾隆還交代莊親王胤祿,讓他在那裡多住幾天,幫著料理喪事,並讓胤祜的岳父——戶部尚書海望,也一道去幫忙。可見,乾隆皇帝對胤祜之前管理陵寢事務的能力,還是挺認可的。
管理三陵事務貝勒允祜故。諭,聞朕叔二十二貝勒薨逝,深為悼惜,著大阿哥明日,即攜茶酒往奠。履親王、莊親王、諴親王,亦著往吊。慎郡王、弘昉、弘曒、弘映、永喜、隆愛,著前去穿孝。一切應用各項,俱準由該部取用官物。莊親王著留住數日,在彼照料。海望,亦著前往協同辦理,俟事畢,交與五十四,再回。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二百八》
清朝有專門的陵寢官。據《乾隆朝清會典》中記載,康熙景陵、雍正泰陵的掌關防內務府總管,就是正二品。
派宗室近支去守陵,是從雍正朝開始的。雍正二年(1724年)七月初十,雍正皇帝下令,除了派總管去守護景陵以外,還要派他的兄弟1人、子侄2人,代替他,住到康熙的景陵。雍正派去景陵居住的第一個郡王,就是老十四胤禵。
諭總理事務王大臣等,皇考陵寢,關係重大,若照定例,祗派總管等守護,朕衷實切不安。朕意於朕兄弟內,酌令一人,封以王爵,子侄內二人,封以公爵,用代朕躬,居守山陵。
——《清實錄·雍正朝實錄·卷之二十二》
胤祁被派去景陵的時候,已經32(虛)歲了,但貌似,他不太善於處理與同僚之間的關係。上任才1年多,胤祁就在乾隆十年(1745年)七月初八,向乾隆告狀,說之前管理三陵事務的輔國公祿慶,執意要用他自己信任的人,對於胤祁委派的人,就是不配合,導致有很多工作開展不起來。胤祁覺得沒法幹了,就讓乾隆皇帝乾脆解除他的職務算了,並表示願意接受離職審計。
看了胤祁的奏報,乾隆覺得很可笑:又不是什麼了不得的權力,你們還爭來爭去的,有意思嗎?
乃公祿慶,信用長祿,因臣前有參奏長祿之事,遂生猜忌,後見臣委任鶴山,又屢言此人甚不可用,每遇鶴山承辦事件,有意苛求,似此意見參差,於公事恐多貽誤。請解臣總理之任,並特派大臣,將臣所辦事務,逐一查明,如有不合之處,即交部嚴加議處。得旨,據此已忘朕之諭旨矣。有何重權,汝等如此相爭,殊為可笑。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二百四十四》
與他的二十二哥胤祜相比,胤祁在工作上,被乾隆皇帝批評的次數,也有點多。
例如,胤祁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十月二十六日,有向乾隆皇帝奏報,說順治孝陵、康熙景陵,需要補種儀樹。十一月初一,乾隆皇帝回覆說,陵寢所在地都是“氣脈深厚”,樹木栽在那裡,應該很容易成活,為什麼枯朽報廢的樹木數量,有那麼多?乾隆認為,肯定是有人,故意沒有按要求種樹,就是想讓樹木快點報廢,再透過補買新樹的機會,乘機撈錢。乾隆告訴胤祁,別被那些乘機貪利的人給忽悠了,要減少樹木枯朽的數量。
諭,據貝勒允祁等奏,東陵各處,應行補栽儀樹一摺。朕思陵寢重地,一應林木,辦理俱應誠敬,且氣脈深厚,種樹最易生長,何以每年所報回乾甚多?蓋因承辦之員,與樹戶人等,於補種時,即不如法,轉利其易於回乾,希圖下次又將補種,可以於中取利,此係伊等舊習。著傳諭貝勒允祁等,令其知有此弊,悉心查察,並嚴立責成,俾如法補種,自不至於屢次回乾。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三百七十六》
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月初九,乾隆皇帝又指責胤祁,不該在奏摺中將地租銀,說成是“內帑(tǎng)”(皇帝的私產)。
但摺內雲“內帑攸關”,措詞甚屬非體。此等租銀,徵(徵)解貯庫。原不過以備該處賞需之用,焉得指為內帑?允祁等,特欲張大其說,以見經徵官員之必應從嚴辦理,而不自覺其言之錯誤,將此傳諭知之。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四百六十八》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月初十,因為順治帝孝陵甬道旁的樹木,被人偷走了16棵,乾隆首先將掌關防郎中靈保,給革了職。作為總管陵寢事務的胤祁,當然也是難辭其咎。
諭軍機大臣等,傅巖奏,孝陵甬道旁樹木被竊,請將該郎中靈保革職等語。陵樹關係甚重,竟被偷竊,該管官疎慢已極,郎中靈保,即著革職。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五百七十二》
史料中,就有大學士兼管吏部事務的傅恆,在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二月初二,遞上“題為遵議貝勒允祁等疏防直隸遵化陵寢儀樹被竊偷伐,分別降級革職事”的奏摺。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二月十八日,又有管理宗人府事務的莊親王胤祿“題為多羅貝勒允祁降為固山貝子事”的摺子。
最終,胤祁因為這件事,由貝勒,降為固山貝子。這一年,胤祁46(虛)歲。
03
乾隆三十八年(1774年)十月二十日,胤祁的異母弟弟、也是康熙皇帝序齒皇子中年紀最小的諴親王胤秘,薨逝了,享年57(虛)歲。至此,貝勒胤祁,就成為康熙諸皇子中,唯一一個還活在世上的。
但已經年過60的胤祁,又遭遇了一次降爵。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二月二十九日,乾隆皇帝責成宗人府,對胤祁要“嚴加議處”,原因是,原任直隸馬蘭鎮總兵、兼東陵總管內務府大臣滿鬥,為了自己走路方便,曾將景陵的一處石牆給拆了;又有將風水禁地的840多棵樹給砍了,改為在那裡立了木柵欄。乾隆皇帝大怒,滿鬥搞這麼大的動靜,胤祁不可能沒發現,居然沒有奏報。
又諭,據袁守侗奏,檢視景陵後五花嶺上兩峰對口,舊有石牆,滿鬥因走此路近便,又嫌上坡窄狹,遂令將牆拆去。又於正關城內,風水禁地之頭道龍溝、二道龍溝處,砍伐樹木,添立木柵,共計砍木八百四十餘株等語,實堪駭異。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一千二十七》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三月十八日,胤祁又由固山貝子,被降為了鎮國公。這一年,胤祁已有65(虛)歲,卻又一下子回到了他18歲時的爵位。
貝子允祁,以未參滿鬥罪,降鎮國公。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一千二十九》
雖然乾隆降了胤祁的爵位,但還是繼續讓他管理陵寢事務。
過了3年,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九月初八,胤祁又被複封為固山貝子。
癸未。諭曰,公允祁,前因辦理陵寢事務,未能妥協,由貝子降授公爵,今著加恩,仍封授貝子。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一千二十九》
2年後,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乾隆又加封胤祁為多羅貝勒。這估計是因為胤祁當時已是70(虛)歲高齡。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一月,乾隆皇帝給72(虛)歲的胤祁,加郡王銜。
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十四日,在避暑山莊的乾隆收到了胤祁病重的訊息,趕緊讓皇八子永璇,帶著御醫,到清東陵去給胤祁看病,並交代,如果胤祁沒有病得非常非常嚴重的話,就讓他回到京城養病。
又諭。據弘曧奏,郡王銜二十三貝勒患病,朕心軫念,著皇八子帶領御醫,速往診視,並酌看情形,令其從容進城,俾資調養。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一千二百三十四》
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二十七日,胤祁薨逝,享年73(虛)歲。
乾隆讓人按照郡王的禮制,給胤祁辦喪事,並讓永璇去祭奠。
又諭,朕長輩內,惟二十三貝勒獨存,前聞患病,當遣皇八子帶領御醫,前往診視,冀其速痊。茲據弘曧等奏,已於二十七日薨逝,聞之深為憫惻,仍派皇八子往奠茶酒,應得卹典,照郡王例辦給。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一千二百三十五》
結束語
胤祁因為長壽,擔任了41年的守陵大臣。
胤祁住在清東陵期間,是不能隨意回京的,即便是他要回去給母親過生日,也必須每年提前向乾隆打報告。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七月初六,胤祁的母親靜太嬪病逝。靜太嬪去世前4天,即七月初二,乾隆皇帝才專門讓人通知胤祁,趕緊進京,好見其母嬪最後一面。
胤祁去世後,他的第5子弘謙,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承襲了固山貝子的爵位,並子承父業,代替其父胤祁,前往清東陵,擔任守陵大臣。
(注:本文由[頭條@熱愛瘦身的魚]原創,禁止抄襲,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