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藝會媒體矩陣聯合推出樂藝會網路藝術展系列
歡迎策展、藝評、藝術家參加。
本篇是林天笑策展的藝術家“前藝術”時代系列之二
策展人語
巴克.桑德爾曾這樣認為:一個優秀的藝術家是所處時代最有力的表現。這是由於在時代演變的過程中,藝術對個體乃至於大眾相互影響的關係。但在現代的藝術史研究中,僅僅以單一的風格或流派回顧並梳理一位藝術家的藝術生涯已日趨周全。因此,我們迫不得已的需要一種新的語境,以全新的視角來看待藝術家和它的藝術作品。
每個藝術家的不同時期對應的風格和技法是不同的。在藝術家還沒有具體形成技法體系之前,藝術最直觀的被運用於描述日常生活和表達個體感受。在這個階段中,藝術的目的性超過了技法性,更容易展現藝術家對世界的直觀感受。因此,梳理並回顧藝術家藝術生活的初期階段十分重要,這一史學梳理有助於我們瞭解藝術家最初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生活,從而使該藝術家的藝術發展脈絡得以準確和完整。
————林天笑
唐鼎華:中國傳統繪畫的意與情
——藝術家的“前藝術”時代系列2
策展人: 林天笑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史與史學理論專業在讀
唐鼎華老師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創新性的創作了一批以中國傳統為基礎,結合西方思潮和自我探索的花鳥畫。這批作品代表性的體現了一位優秀的中國藝術家在中國傳統花鳥畫革新的契機內所做出的反思和突破。如今,當我們再次回顧唐老師創作的過程以及成果的時候,我們得以再次領悟藝術的生命力來源於不斷的對傳統故有觀念的拆解,對創作本身的高要求,以及對自我的不斷反思和改變。因此,這一批作品更具有讓我們探討和學習的重要意義。
在風雲際會的80年代中後期,隨著大量外國繪畫思想的湧入,藝術新潮不斷的誕生。在新畫法和新風格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可以將這藝術上變革理解為藝術家們對陌生的藝術潮流所做出的“破局”式的改變。事實上,任何的改變都需要預先進行思維上的革新——所謂概念先行——這也是該改變是否正確並具有意義的前提。唐老師在面對米羅等外國畫家的畫冊的巨大沖擊時,所思考的並不僅僅是要如何畫出新的東西來和別人的不一樣,而是先在理論上進行探索和發現。
唐老師發現,與中國傳統畫對形式的清楚表達不同的是,外國人在畫這些物件的過程當中,他們會把自己內心的感受、想表達的東西和物件本身都拉(距離)很開。同時,唐老師在自家的小院子中對植物和花鳥進行了細緻的觀察,在這一過程中,他對作畫的概念和思想進行了逐步的積累。透過這些養花、養鳥觀察到一些物件的不同表現,這實際上和古典繪畫那些鳥也會有些不一樣。好比說有種鳥,它睡著的時候羽毛是炸開的,就像一個一個鬆鬆的一個球。這些都在唐老師的繪畫中有所體現——並不是完全憑自己瞎想,為了不一樣而不一樣,而從生活當中有所感受。
另外,在自然中的對稱和重複也同樣是美感的構成部分。與國外繪畫對美的強調相比,中國的繪畫更多注重“情”和“意”——所謂意境,而西方繪畫這種直接的又不脫離實際的美更容易為人吸引。在唐老師的作品中,我們經常看到的一些富有張力和美感又不完全符合事物本體形狀的美,就與以上的理論息息相關。事實上,這個問題的背後是對繪畫的目的和意義的討論,即我們為什麼要繪畫,繪畫要為誰服務。為別人作畫和為自己作畫所呈現出的效果是不一樣的,為了討人喜歡和表達自己喜歡的美所呈現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在探索和思考過後,唐老師認為繪畫最重要的是表達畫者的感受,這種感受必須經過對生活的體驗和觀察。比如一隻鳥,我們所看到的晚上的鳥和白天的鳥就不一樣。外表上看它像是一個毛茸茸的球,這是一種質感。這種在視覺上面呈現出一種美感的東西,它就能討人喜歡。這感受是你的感受,也是別人的感受,當在某種情景下這種感受共通了起來,這種感受就很容易打動人。而如果在繪畫中過於強調傳承,就可能會削弱這方面的表達,這就是所謂的“實踐先於經驗”。這生動的體現了唐老師對傳統繪畫和他的創新繪畫的區別和定位的概括表述。
唐老師認為,畫家應該給觀眾一個精神食糧。所以在畫的過程當中,怎麼把自己的感受,把生動的東西展示出來,讓別人能夠看明白,而且看了以後能高興,或者至少也能夠感受到畫的裡面的一部分內容。所以作為常規畫來講,繪畫是需要有一個明確的觀眾意識的,把自己的感受或者你認為對大家有一定意義的,你要把這部分就是儘自己的努力表達出來。
對於花鳥畫來說,就可以把自己內心的感受完全真實展現出來,不要受到任何的條條框框的約束。所以唐老師畫出來的那些花鳥有些是偶然的。但是這些偶然的東西,也是他所感受到的。有些感受和感受還會不一樣,但是會和另一種生活當中的感受一樣,這些偶然性也是繪畫的“巧”所在,在這些偶然性中選擇,最重要的就是“好玩”。“好玩”就是被這些形象所打動,也是和自己有共鳴,這所謂的共鳴就是與自己的感受相符合。
所以有時候唐老師把畫拿給他的同學學習,他們也會做一些評價。他們覺得唐老師的畫的確就是和現在有些繪畫不一樣,因為現在的中國畫裡面就是強調“意”,當然這些可能主要還是山水畫,就是“情”的這部分強調的少,“情”就是上述的生活、觀察、感受和共鳴。這種熱切這種情,透過形與形之間,透過筆墨之間虛虛實實,緊緊鬆鬆,把這些情話融合在畫的裡面。
“我在教畫的過程中,會隨手用杯子作為教具,啟發學生如何去深入地感受物件。具體是先讓學生看物件,然後讓學生觸碰物件,甚至嘗一下杯中的茶水,再要求學生要畫出看不見的感受,即溫度、重量、口味。透過線的粗細輕重快慢及形狀的硬軟來表達感受到的區別於眼睛中的有自己趣味的杯子。”唐老師如是說。
唐鼎華,1982年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畢業,現為江南大學教授、美術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文聯書畫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無錫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江南大學書畫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冠中藝術館特聘畫家。
1992年入編《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
1998年無錫電視臺拍攝並播放了專題片《用畫講自己的話一一記畫家唐鼎華》;
2003年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觀察與思考》;
2004年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感受與語言》;
2006年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唐鼎華作品集》;
2006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插圖設計》;
2008年在香港中藝畫廊舉辦《唐鼎華國畫作品展》;
2009年在常州書畫院舉辦《唐鼎華教授中國畫作品展》;
2010年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二十一世紀畫家個案研究.唐鼎華》;
2014年美術作品《無錫老百業》《天下惠安》入選十二屆全國美展;
2015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版《中國畫欣賞》;
2015年“做年様”“梅花糕”“水偶戲”女子盆湯”入選全國首屆插圖展;
2017年《紅軍長征故事-女紅軍故事》入選全國第四屆架上連環畫展;
2017年《童年舊事》獲“東昇杯"全國連環畫大賽優秀獎;
2018年《吉祥如意》獲省“繼往開來”畫展優秀獎。
2018年《洛神賦》入選第五屆全國架上連環畫展
2019年《擦一下鏡子照見童年》入選第六屆全國架上連環畫展
2019年《童年的貨郎擔》入選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謝絕未經同意自行複製至自己公微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