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杜鼎由於病情加重,醫治無效,不幸於臺北逝世,享年97歲。
他的一生可謂是充滿了神奇色彩,曾先後擔任國民黨游擊隊第2支隊司令,第57師副師長,第74軍副軍長等職務,為民族抗戰出生入死,杜鼎將軍如此熱血,可誰也想不到,他最初卻是被“騙”來當兵的!
“傳奇”的開端
杜鼎出生於湖北省棗陽市大河灣的一個富裕人家,他的爺爺杜尚清和父親杜立昌十分善於從事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家裡還僱傭了好多長工,杜鼎終日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
和同村的那些連溫飽都難以保障的孩子們相比,他的成長環境還是比較不錯的,這自然使得杜鼎自幼便養出了幾分富家少爺的脾氣秉性。
隨著杜鼎逐漸長大,他的父親覺得這樣下去未免太驕縱小杜鼎了,於是,便將他送進了學堂,希望透過先生的嚴厲管教來規範兒子的言行舉止。
可是,杜家在當地的名聲實在太大,教書先生也不敢對這位杜家小少爺“鞭棍相加”,所以,直到杜鼎上了小學後,還總是闖禍打架。
他的父母得知這一情況後,便將杜鼎接回家來,又是訓斥、又是苦口婆心教導,只希望他能靜下心來完成學業,可這番訓誡只在小杜鼎心中存在了兩天,隨後便煙消雲散了。
杜尚清夫婦實在找不到管教兒子更有效的方法了,在那個年代,“童養媳”是很正常的,於是兩人便託媒人為兒子尋了一位端莊美麗,卻大杜鼎十歲的姑娘,希望媳婦能夠管住杜鼎。
八抬大轎將新娘子從鄰村接來,找來親朋好友,大擺酒宴,總算是成了親。
可是,事情並沒有朝著杜尚清夫婦預想的那樣發展,這位新娘子雖然年齡比杜鼎大,但是卻十分溫柔善良,脾氣也很好,在一起生活得久了,杜鼎非但沒有被她“管住”,她倒是處處依著杜鼎。
不過,杜鼎天資聰穎,而且過了頑皮的年紀,也就慢慢懂事了起來。
後來,他憑藉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武漢大學,這在當時,已經算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結果了。
武漢大學的四年時光很快就過去了,有一次假期,杜鼎在家裡面閒來無事,恰逢國民黨的一個部隊從大河灣穿過。
此時,杜鼎正在自己家後院的梨園內讀書,一位軍官見了,便走上前去和杜鼎搭訕,閒聊兩句過後,這位國民黨軍官發現杜鼎才華橫溢、為人正直,就將杜鼎騙著和國民黨部隊一起走了,從此,杜鼎正式加入了國民黨軍隊。
可杜鼎在進入軍隊後並沒有放棄繼續學習深造,而是透過進一步的努力學習進入了黃埔軍校第六期的步兵科,順利成為了一名“黃埔生”。
杜鼎憑藉著卓越的才華和極強的軍事作戰指揮能力,很快就在國民黨軍中立下了汗馬功。
他從位居後方的守備區指揮官做起,一點一點向上“攀登”,先後擔任江南遊擊挺進縱隊第二支隊司令,第57師師長,也曾任第74軍副軍長,後又升任國民革命軍第100軍軍長。
國民黨軍隊是很重視“關係”和“背景”的,杜鼎出身於地主富豪家庭,同時又是黃埔軍校六期生,很快就受到了國民黨高層和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的器重。
戎馬生涯,奇蹟脫險
杜鼎來到國民黨後發展十分順利,這一方面得益於蔣介石等“高層”的器重,另一方面,也與他的“情感之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由於杜鼎備受蔣介石的重視,便逐漸和國民黨高層官員將領熟絡起來。
方軍長是蔣介石的嫡系將領,後期還曾在總統府辦公室擔任要職,他有一個千金名叫方媛琳。在一次高層舉辦的宴會上,杜鼎邂逅了方媛琳,二人一見鍾情,很快墜入愛河,這也為杜鼎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雖然杜鼎比方媛琳要大十歲,但他畢竟是武漢大學的畢業生,知識文化水平很高,並且機敏聰穎、能文善武,兩人的婚事也進展順利。
從此,杜鼎就有了一個做軍長的岳父。不僅如此,方軍長還在總統府擔任要職,這也為杜鼎日後在國民黨的晉升鋪好了道路。
婚後,杜鼎與方媛琳養育了四子一女,其中長子還娶了臺兒莊戰役指揮官李宗仁的女兒,杜鼎就這樣與李宗仁代總統結為了“兒女親家”,杜鼎也因此名聲大震。
杜鼎從軍數載,曾留下過一段可以稱作驚險而又“傳奇”的經歷。
杜鼎在抗日戰爭中,總是衝鋒前線,英勇作戰,參加過長沙戰役、臺兒莊戰役等多次重大戰役,並且帶領將士們浴血奮戰,屢立戰功。
冬日白雪皚皚,寒風凜冽,作戰條件極為艱苦,一次,杜鼎率領的部隊受到了日軍的圍攻,更危險的是,部隊彈藥即將耗盡,又沒有軍需備品。
杜鼎無奈,只好帶領眾將士轉移到了附近的一座小山丘後面,一面躲避,一面想辦法。
日軍部隊越來越近,眼看就要全軍覆沒,這時不遠處的羊群吸引了杜鼎的注意力,他急中生智,趕忙叫部隊的將士們把身上穿的大衣反過來穿。
士兵們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棉衣的內襯是白色的羊毛,反過來穿就可以混入附近的羊群不被發現。
大家趕快照做,趁日軍不注意時混入了羊群中,在牧羊人的掩護下,險中逃生。
正是由於杜鼎的善於觀察與聰機智,才帶領部隊順利脫險,為了對他表示鼓勵,在抗日戰爭勝利後的一段時間裡,上級委託杜鼎負責國民黨方面有關日軍投降等相關事務的處理,以及戰利品的繳納工作。
杜鼎能力卓越,早在三十六歲的時候,就已榮升國民黨第100軍軍長。
他的親戚朋友很快也得知了杜鼎升任軍長的訊息,都從四面八方趕來投奔他,希望能夠藉此發財。
杜鼎雖然不願徇私舞弊,濫用職權,不過對於親朋的一些合理請求,他總是盡力予以關照。
杜鼎的哥哥是一個沒有文化的手藝人,杜鼎便在武昌市的繁華地段為他置了一處店鋪,方便他經營生意。
1946年的秋天,和自幼生長的故鄉——大河灣闊別已久的杜鼎,帶著一個警衛排回到了這裡。
杜鼎早已從軍多年,可當他重新面對這熟悉的一切時,百感交集。他帶上了許多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隻身一人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家中。
杜鼎親手將禮物送到親友手中,與他們談話敘舊、促膝談心,就像從前一樣。家人對杜鼎也是十分熱情,他們為杜鼎設定了家宴,準備的都是杜鼎愛吃的家鄉菜。杜鼎只在家裡住了兩個晚上,因公務在身,不得不匆匆離去。回首凝望,那也是杜鼎對大河灣的深情厚愛和最後一瞥。
解放戰爭後,蔣介石決定要國民黨退居臺灣,這些來投奔的親友也大都隨杜鼎前往臺灣去了。
在中國大陸解放前夕的陣陣炮火聲中,時任第國民黨第100軍軍長的杜鼎立即派車回到自己的老家——湖北省大河灣,將親人全部轉移到自己身邊。
國共兩黨在解放戰爭期間曾有過猛烈交火,國民黨軍隊終因不得民心、寡不敵眾,而丟盔卸甲、節節敗退。
全國解放前夕,以蔣介石為代表的許多國民黨高階將領、要員紛紛敗退到臺灣,至此,國民黨在中國大陸長達幾十年的陰暗統治徹底結束。
雖享高官厚祿、不忘兩岸民生
由於歷史原因,臺灣當局曾拒絕三通、堅決反抗共產黨,造成了海峽兩岸長期失去聯絡的嚴重後果,萬千民眾為之心痛落淚、對大陸和親人的 相思之情也愈來愈濃烈。
隨國民黨退居臺灣後的杜鼎,憑藉自己過人的才華與領導能力,依舊身居高位。可他卻一刻也不曾忘記兩岸民生與祖國統一大業。
大陸與寶島臺灣之間雖然波濤洶湧,但是這根本無法阻擋兩岸同胞對彼此的思念。退居臺灣後,杜鼎無時無刻不思念他幼年生長的故鄉與留在那裡的父親和侄兒,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也愈來愈希望能回到大陸。
從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起,杜鼎為了緩解他對親人的思念與愧疚之情,每年都會透過香港銀行為遠在故鄉的老父親和侄兒郵寄一些美元,還會附上書信問其生活狀況,多年來一貫如此。
杜鼎的這一行為很快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視,1981年,葉劍英元帥發表公開信,誠摯邀請杜鼎等臺灣同胞回大陸探親,只可惜由於當時杜鼎的身體健康狀況不是很好,難以經受舟車輾轉、旅途勞頓,那一次便沒有回去。
1996年秋,已經90歲高齡的杜鼎,收到了湖北省棗陽市政府的邀請,請他為此地的風景名勝景區——漢朝光武帝劉秀故里白水寺題詞。
為此,海峽兩岸友誼交流協會特意為15名退役老兵專門組建了一個回國觀光旅遊團,回到故鄉後,杜鼎百感交集,便將他這些年對故鄉的思念全部凝於筆端,潑墨揮毫:
襄陽一戰論中興,漢業輝煌史冊澎,信是地靈人必傑,氤氳雲氣蔭舂陵。
他們每人還為白馬寺捐贈了一萬元。
同時,杜鼎為了表達自己離鄉多年,對家中父母祖輩的思念與愧疚,為表其對曾祖父、母及父親的孝心,杜鼎為家鄉的建設事業捐贈了30萬元人民幣,並委託與他一道從臺灣而來的曾照璽先生,也是他的同鄉,負責辦理這件事。
杜鼎退休後,任臺灣同鄉會會長一職,任職期間,他為海峽兩岸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陸與臺灣的各項交往日益密切,杜鼎年事已高,可他對故鄉的思念從未被消磨。
臺灣方面負責這一方面工作的領導經常給杜鼎寫信介紹其家鄉的發展與變化。
晚年的杜鼎在臺灣雖然身居高位,但是卻一刻也不曾忘記祖國統一大業,為兩岸的文化交流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003年10月份,杜鼎將軍病情加重,在臺北市醫治無效病逝。一位憂國憂民的抗日名將,就這樣如星辰般隕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