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選擇獨自一人》的副標題是,讓我獨自痛苦,讓我自己痊癒,讓我一個人。
這本書的主體部分是一個女人被分手之後,以書信的方式對他們的愛情進行了回顧和剖析。
女人寫信不是為了挽回愛情,不是試圖喚回那顆背叛的心,而是一種對失戀痛苦的抗爭,一種自我療愈的方式。
書信表明這個被分手的女人是聰明的,也是堅強的,她選擇了獨自面對痛苦,獨自療傷。
她的名言是:“我努力在您之外,另尋一個小小的依靠,這樣有朝一日您不愛我了,我還可以抓住它。這個小小的依靠,不是其他的什麼人,不是一個夢,也不是一個幻象。它就是您所說的我的自私和我的驕傲;在痛苦中,我想找回的是自我。我想緊緊抱住自己,帶著痛苦、疑慮和信念的缺失而獨處。”
她的睿智和勇敢,她的自尊和自愛,她的清醒和獨立,至今仍是所有被分手女人們學習的榜樣。
這本書更吸引我的是它的補遺部分。
全書有122頁,主體部分只佔64頁,餘者將近一半的篇幅均為補遺。
第一次見到補遺部分佔瞭如此大的比例,很有種“喧賓奪主”的感覺。
補遺部分是作者瑪塞爾·索瓦熱奧生前未出版的作品,包括藝術評論、回憶錄和部分日記。
她的藝術評論,如《弗拉曼克的雪》、《藤田嗣治的貓》、《基斯林的戴手套的女人》等等,一如既往地充滿著對情感、對自我、對生命的剖析。
她的回憶錄《關於父母》,文筆細膩,令人深思。
她有一個隨和愛她的母親,一個“無所不能”的父親。
“她快樂時,父母是喝彩;苦惱時,父母是牧師;痛苦時,父母是鎮痛劑”。
她是一個集父母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孩子,是個被“寵壞”了的孩子。
父母的愛是她生活裡牢靠的支點,讓她可以“無所畏懼”地面對人生的傷痛和苦難。
儘管被分手,儘管是個患有不治之症的肺結核病人,這份童年得到的“溺愛”,仍足以讓她回味,帶給她自我療傷的力量。
每個被分手的女人,本意上也想自愛自強,只是有些人沒有這個能力。從原生家庭的角度出發,她是幸運的。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童年得到的愛是成人獨自療傷的藥,獨立生活的光。
我們無法決定自己能夠得到多少愛,但我們能夠提高自己感受愛的能力,也能夠決定給予孩子、給予別人多少愛。
“在平凡的日子裡,在某個偶然的時刻,愛突然迸發出意外的光芒。它可以是一種語調、一個手勢、一瞥目光。一秒鐘便足以帶來長久的快樂。”
大家好,我是@無微閣 ,愛看書,愛追劇,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