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這一節給我更多的感受是心理學的,特別是那一句“與接為搆,日以心鬥”,感覺我自己也被請君入甕了;由於自己有了那麼點文化,誰都不服。我大學的同學群,每天辯得天昏地暗,現在已經成了條件反射,隨便什麼話題,一定分成極端的兩個陣營,與其說是探索真理,還不如說是置氣。
如果說上一節透過人籟、地籟、天籟破自然中的對立面,那麼,這一節以言破題,破的是人世界認知的對立,這就是人世間的是是非非。先秦諸子各執已見,這是非又怎麼齊得了呢?不是你孔夫子一句話就可以實現百家合流,也不是莊子一篇《齊物論》就能齊了天下的是是非非。
當然,莊子也只是講了一個是非糾纏著我們內心世界的的道理,其實講的是不齊是人類痛苦的一個根源。
【原文】
大知閒閒,小知閒閒;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與接為搆,日以心鬥:縵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縵縵。其發若機栝,其司是非之謂也;其留如詛盟,其守勝之謂也。其殺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為之,不可使復之也;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復陽也。喜怒哀樂,慮嘆變,姚佚啟態。樂出虛,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譯文】
才智超群的人豁達,小聰明的人細瑣;宏大的言論如烈焰一樣盛氣凌人,閒言碎語則不著邊際。夢中神交,醒後形散。與外物接觸衝突,整日內心也在爭鬥:有的遲緩、有的沉重、有的隱慎;小的惴惴不安、大的失魂落魄;它尖刻得如發自弓弩的利箭,它是所謂的是與非的成因,它留藏於心如誓盟一樣牢固,這就是所說的以守為攻吧。它肅殺如秋冬,這說明它使人日漸消毀;它讓人沉溺於爭勝,無法擺脫;心靈閉塞如被繩子束縛、已近衰敗,無法再恢復生機。它令人欣喜、憤怒、悲哀、歡樂,繼而焦慮、嘆息、多變, 或躁動、或放縱、或張狂、或造作。好像聲樂從樂管而出,地氣蒸騰生出的菌菇,日日夜夜交替出現,卻不知道它的成因;罷了、罷了,一天到晚都是這樣,就找不到這一切發生的根源嗎?
【原文】
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已信,而不見其形,有情而無形。
【譯文】
沒有你也沒有我,沒有我你也沒了應對,這樣的認知就接近了,我還是不知道這一切是受什麼驅使;如若有什麼真正的主宰,卻尋找不到它的端倪,可以在行為中證實,卻看不到具體的形象,它確實存在卻又不是有形的存在。
【解析】
莊子講的是內心世界,齊與不齊,說到底取決我們自己的認知;在道家先哲看來,大自然是自然而然的,不依我們人類的意志為轉移,所以你不用去捉摸它,人類社會的一切禍亂,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都是我們內心世界的衝突在社會行為中具體而微的表現。
於是,莊子還是以他奔放的筆法,描述了一堆人類為了所謂的是是非非去爭議,這樣的是非又是如何影響了我們內心的平靜;我們的內心世界是如何掙扎,如何扭曲的。最經典的就是那句話:與接為搆,日以心鬥。
真正折磨人的,還真就是我們自己的內心,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抑鬱症病患者呢?所以我說,莊子這一節是在做人類的心理醫生。
這種一發不可收的內心爭鬥又是怎麼來的呢?我們明明知道,有一種力量控制了我們,它真實地影響著我們,可它是誰?又沒有個誰,沒有這麼個具體的怪物與我們過不去,與我們過不去的,其實就是我們自己。
為什麼是我們自己呢?
用莊子的話說,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是因為你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很多事情,放在不同的人身上,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比如:你去炒股。如果你賠了,你可能會放棄炒股,但是,你未必能放下自己,每當你路過證券交易所的門口,心口就疼;如果你賠了,你終於出道還賺了大錢,你會快樂地說,當年我也賠得很慘;差異就出來了;你與之“接搆”的事並沒有變,變的是你自己的內心,痛苦來自你自己的“日以心鬥”。
莊子認為,你認識至這一層已經很接近真理了。但是,更深入去理解,還是要破對立面,你心中沒有對立面,又哪來的內心掙扎;可是,對立面真能視而不見嗎,司馬南追著柳傳志叫板,你不理他,這事就不存在了嗎,晚上就不做惡夢了嗎?內心就不掙扎了嗎?功夫做到這一層,還是不行。
那怎麼辦呢?莊子又說了,你還是太在意你自己,你太把自己當回事,如果你達到了“無我”的境界,對方幹什麼讓他去幹什麼好了,我的內心還能有什麼痛苦呢?
這一層境界我還真有體會,當你遭遇到難以承受的打擊時,最折磨你的也許不是外在的力量,而是我們自己內心的後悔,恐懼、掙扎,比如,錢賠光了,十個人有九個都悔青了腸子,那還是太看重自己了,簡單的生活不好嗎?一家人平靜地渡過晚年不好嗎?樸素地生活不可以嗎?我的小宇宙平靜了,心魔也失去了虐我的載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