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0年
侯君集滅高昌:西域揚威
公元640年,唐朝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吏部尚書侯君集率兵擊滅高昌國。
侯君集滅高昌,是唐太宗做出的決定,故事要從兩國關係說起。唐朝平定東突厥後,西域各國見唐朝強大,紛紛表示臣服,成為唐朝屬國,高昌國就是其中之一。
但沒過多久,隨著高昌勢力壯大,唐太宗怕高昌在西域地區一家獨大,又答應與焉耆國貿易往來,高昌不願意了,立刻出兵攻打焉耆。
侯君集出征之後,唐軍的行動並不聲張,他率領二十萬唐兵,歷經七個月艱苦卓絕的行軍,穿越死亡之地羅布泊,在損失五千人馬後,趁高昌不備突然抵達距離高昌不遠的磧口。
高昌國再小,也是一個國家,侯君集的條件對智盛來說有些苛刻了,智盛只好拼死一搏。屋漏偏逢連夜雨,本來信誓旦旦的西突厥,面對唐朝大軍,關鍵時刻突然變成了縮頭烏龜,因為事情明擺著,兩國加一塊也不是唐軍的對手,西突厥如果硬要插手,只能是死路一條。
紙裡包不住火,侯君集私藏珍寶的事情很快暴露,侯君集和一干將士被朝廷捉拿。是賞還是罰,唐太宗犯了難。為了收攏人心,唐太宗最終還是決定釋放侯君集等人,不予追究。
高昌國王還和西突厥結盟,挑撥西域各國與唐朝的關係,阻止他們去長安進貢,高昌國王揚言,誰親近唐朝,就出兵打誰。高昌國王的做法觸怒了唐太宗,他決定狠狠收拾一下高昌。
高昌國王遠遠望見唐軍旗幟的時候,意識到唐軍到了家門口,他們想到唐軍居然真能來到高昌,嚇得病重吐血而亡。倉促之中,高昌王的兒子智盛繼位。
智盛實在沒什麼禦敵辦法,他命人挖了條很長很寬的戰壕,但十幾萬唐軍轉眼之間就把戰壕填平了,然後利用投石機強攻。唐軍還製造了一種十餘丈高的攻城車,人站在上面視野開闊,對敵情摸得一清二楚。侯君集迅速攻下高昌國,智盛為了保住性命,向唐軍投降。
出征高昌,以唐朝的勝利告終了。
高昌位於今新疆吐魯番以東,扼守內陸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戰略和貿易意義重大。臣服後的高昌國王來長安覲見唐太宗李世民,由於禮數甚恭,李世民答應高昌壟斷西域貿易。
高昌新王智盛一邊要為老國王舉行葬禮,一邊又要抵禦唐軍,把智盛忙得焦頭爛額,侯君集也不急於用兵,他先攻打高昌國附近的田城,以免除後顧之憂。
高昌為什麼如此大膽呢?原來高昌國王認為,長安距高昌七千多里,中間還有兩千裡沙漠,唐軍如果出兵,補給問題都不容易解決,更別提打仗了。
侯君集率兵進入高昌都城後,被眼花繚亂的西域珍寶衝昏了頭腦。僅僅半天時間,唐軍就把高昌國皇宮洗劫一空,把大量珍寶據為己有,這才心滿意足地回長安覆命。
640年,唐滅高昌後,中原王朝首次在西域建立永久性軍事和政治機構安西都護府。
攻下田城之後,就到了攻打高昌國都的時候。慌亂之中,智盛寫信給侯君集,說所有的錯的是父親做的,跟我沒關係。侯君集回他,放入可以,但你得把自己綁了,來跟唐軍請罪。
高昌的軍事實力一般,但它的盟友西突厥兵強馬壯,有了西突厥支援,即使唐兵來了,高昌也不怕。唐太宗深知此戰的難度,他挑選了二十萬精兵,由能征善戰的侯君集帶領出徵。
侯君集押送智盛回到長安,唐太宗冊封智盛為金城郡公,在長安就任將軍。出征高昌,侯君集得勝而返,唐太宗當然喜出望外,準備大行封賞。
結論:唐滅高昌,打通了和西域各國之間的貿易關係,促進了和西域諸國的政治聯絡,為唐朝在西域地區樹立起了絕對的權威,同時也起到了遏制西突厥擴張和入侵的作用。
侯君集:戰功赫赫卻行為驕縱屢次犯錯,難怪最後的結局會那樣悽慘
劇照
公元643年
李祐謀反:胡鬧的王爺
公元643年,齊王李祐起兵造反,被唐太宗賜死。
李祐是唐太宗的第五個兒子,很早就被封為齊王,但因生病沒有去封地,而是滯留長安多年。唐太宗子嗣眾多,皇子間為了權位互相爭鬥,以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之間最為激烈,而李祐無論才幹還是德行,都遠不如兩位皇子,自然也沒有得到太宗的格外寵愛。
李祐的政治地位不高,他母親陰淑妃的孃家與李唐皇室有仇。當年李淵起兵反隋,陰淑妃的父親陰世師不僅殺害了李淵的幼子李智雲,還挖了李淵家的祖墳。養病期間,李祐的舅舅勸他說,有朝一日皇上駕崩,就沒人保護你了,你應該早做準備,招攬能人來保護自己。李祐的舅舅向李祐引薦了自己的大舅哥燕弘亮,並開始大量招募劍客。
不久後,李祐前往封地。按照慣例,唐太宗會為前往封地的王爺挑選大臣,一來是對他們有所約束,二來也能掌握皇子們的動向。太宗給回到齊州的李祐,選派了正直的輔臣權萬紀。
李祐喜歡遊玩打獵,結交的大都是遊手好閒之輩,李祐的手下昝君謨、梁猛彪等人也都是因為擅長騎射才受到寵信的。權萬紀多次斥責二人,並對李祐不斷規勸,但李祐不以為然,唐太宗多次親自對李祐進行教導和責備。權萬紀的職責是教導好皇子,眼看太宗對李祐越來越不滿,擔心皇帝怪罪下來會連累自己。於是他勸說李祐,向皇帝主動寫信承認錯誤。李祐雖不把權萬紀放在眼裡,但在太宗面前不敢造次,他就聽從了權萬紀的勸說,寫信向太宗請罪。唐太宗見信後平息了怒氣,能讓執迷不悟的李祐有所反省,太宗覺得權萬紀功不可沒,他賞賜了權萬紀,但抱著望子成龍的心情,還是不留情面地下詔,嚴厲批評了李祐的一些過失。
李祐被激怒了。他認定權萬紀出賣自己,哄騙自己的目的就是為了攬功求賞,想到權萬紀處處與自己作對,如今又在父皇面前耍手段,李祐揚言定要找機會殺掉他。權萬紀也是一根筋的人,得了皇帝的賞賜,他對李祐的管教越發嚴厲,他甚至將昝君謨、梁猛彪二人驅逐出李祐的齊王府。李祐和昝君謨密謀,準備殺死權萬紀。
可沒想到的是,他們還沒行動,計劃就敗露了,權萬紀馬上報告朝廷。唐太宗派出刑部尚書奉命審理此案,案情查實之後,朝廷要求齊王與權萬紀來京城受審。這時李祐才害怕起來,他覺得自己沒了活路,立刻洩憤殺死了權萬紀,並把權萬紀的屍體肢解。事已至此,李祐在昝君謨等人的勸說下,決定起兵反抗。李祐謀反是臨時起意,沒有詳細的謀劃和準備,倉促之中他強徵封地內十五歲以上的男子為兵。
得到訊息的太宗寫信痛斥李祐說,朕一直讓你遠小人,就是這個原因。你本就缺少德行,現在被小人蠱惑,終於招致禍患。你忘記了忠和孝,擾亂齊州、危害國家,以前你是我的兒子,現在你是國家的仇敵。隨後,唐太宗派出兵部尚書李勣帶兵平叛。然而還沒等李勣趕到齊州,李祐竟然就被活捉了。
李祐平素並無威望,在封地中不服從李祐的人也大有人在,齊州兵曹杜行敏就是其一。李祐起兵後的一天夜裡,杜行敏帶入鑿通圍牆硬闖齊王府,準備把李祐抓起來獻給朝廷。李祐不得不帶人抵抗,從黎明到中午,杜行敏一方進攻不力。但杜行敏想了個辦法,他叫人點起火把,作勢要火燒齊王府,讓李祐投降,並承諾不會傷害李祐和他王府的人。李祐無計可施,在得到保全自己和下屬性命的承諾後,李祐等人決定投降。李祐和同黨四十多人都被押回長安。回到長安後,李祐以謀反罪被貶為庶人,被賜死於長安太極宮。
結論:李祐謀反是唐太宗時期儲位爭奪的導火線,李祐謀反後,太子李承乾因評論李祐謀反受到牽連,李承乾和爭奪儲位的魏王李泰都被廢除,李治成為太子,即後來的唐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