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的時候情況和清朝末年的時候差距其實是很大,從兩個朝代所面對的社會環境因素,周圍敵人威脅因素等參照物來看,清朝的環境其實是比明朝要更加的幸運的,所以會存在明朝發不出軍餉,崇禎皇帝十多年勵精圖治,自己過得比普通民眾都還要悽慘,但依舊沒有能夠拯救這個國家,而清朝則是不同了,一邊以慈禧為首的清朝滿洲貴族依舊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一邊還是有錢編練新式軍隊的。
明朝軍隊的頹廢情況
我們都只是知道清朝的軍隊因為常年的吸食鴉片,所以精神和體魄都是萎靡不振的情況,但那個時候的明朝軍隊在面對後金八旗軍隊時候的精神狀態其實比吸食鴉片之後的狀態更差勁,明朝從中後期開始就不斷的面臨著來自北方和東北方的少數民族軍隊的威脅。
蒙古人的死灰復燃和東北地區女真人的崛起都成為了明朝皇帝的心腹之患,那個時候的明朝內部還算的上的比較安定,所以可以集中力量對付外來的入侵,這個對付蒙古人的戰爭從土木堡之變就一直沒有停止過了,最離譜的其實是嘉靖皇帝的時候,蒙古人的軍隊竟然是進攻到了京城的周圍近郊地區,這簡直是對於明朝武力的侮辱。
所以從嘉靖皇帝以後,明朝不得不重新加強武備,因為哪個是時候的明朝政府所奉行的一直都是不和親不妥協的政策,對於外來的敵人和入侵只有一個打字,誰的拳頭硬誰就是真道理,就算是打不贏也不會退縮,所以在明朝的邊疆省份,皇帝按照民眾和大臣的意志力佈置了許多軍隊,這個軍隊從甘肅省一直到今天的遼東地區,號稱是“九邊精銳”。
九邊精銳初期創立的時候戰鬥力十分的強悍,多次擊退了來自草原蒙古人的進攻,使得蒙古人多次都敗退無果,到明朝萬曆皇帝中期的時候,這支九邊精銳計程車兵總體數量一度達到了九十萬人的規模,其中以京城地區分佈三十萬佈置防禦,以遼東地區守備二十萬人來控制朝鮮和女真人以及曾經的朵顏三衛。剩下的則是西北地區對抗吐蕃和烏斯藏的地方士兵。
明朝奇特的內地和邊疆兵力
明朝邊疆省份的城市和軍隊數量其實是很多的,有的時候一座城的主要功能就是軍事戰鬥,比如山西的“宣府城”和“大同城”;比如甘肅的“武威”和“酒泉”;以及寧夏衛的“蘭州”和“興慶府”,這些都是邊塞要地的軍城,士兵居住在這些城池裡面充當著很多的角色,一個月的時間裡面幾乎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是用來軍隊操練的。
剩下的時間會讓士兵自由的分配,這些士兵基本上都已經在這裡安家,和地方百姓的女子成婚,他們的心中也是更加的有責任感,對於保護這邊土地會當成保護自己的家園一樣,所以在不用進行軍隊訓練的時候,這些士兵都是回到自己家中務農,耕田種地,然後靠著自己祖傳的手藝做一些小買賣,這樣就形成了明朝邊疆奇特的“軍城風景”。
明朝內地的駐軍其實是很少的,首先是秉持著“皇權不下鄉”的傳統,朝廷的駐軍主要都是集中在縣城裡面,縣城之下的鄉村基本上都是透過一些退休的老官員和地主交涉管理,代為收取賦稅,這樣既方便了朝廷,節省了人手,又方便了底層官吏從中撈取好處。縣城駐守的軍隊一般都是在幾百人左右,到了一些稍微大一點的縣城會達到千人的規模,到省府這種重鎮也只不過幾千人罷了。
這樣幾百和幾千的駐軍和邊疆省份動不動就是幾萬十多萬的人數是不能比的,因為明朝的內部省份自始至終都是比較安定祥和的,其實是到了明朝末年的亡國時候,江南地區沒有遭受戰火的地方依舊是一副盛世景象,和北方戰火連天的情況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內地和南方該幹啥還是幹啥,崇禎皇帝的手是伸不到這裡來的。
亂世之最的明朝末年
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時代的時候,明朝就已經進入到了國家滅亡的倒計時之中了,那個時候的明朝部隊在和後金經過了激烈的戰鬥之後,戰鬥人員銳減了十多萬人,所以從曾經的九邊百萬精銳也只有區區八十萬左右了,還要負責防守從後金一直到蒙古西域的防線,這讓邊疆士兵的壓力很大。況且這個時候的明朝九邊精銳早就不如從前。
遼東軍隊和遼西軍隊之間的矛盾很深,有的時候遼東士兵已經上前拼命了,但遼西計程車兵卻是在自己將軍的帶領下躲在後面看好戲,一到戰鬥的時候逃跑的最快的往往的祖大壽和吳三桂這些遼西軍閥。這樣計程車兵根本打不了戰,長期下去使得軍隊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所以明朝後期的時候沒有一個士兵敢和後金士兵作戰,其實就是害怕友軍看戲和突然逃離。
地方的各種天災也是接連不斷,明朝政府的財政其實早就已經崩壞了,整個社會的財富都集中在少數官員和地主手中,這些人心中沒有一點愛國情懷,在國家危難的時候都要大發國難財,崇禎皇帝窮到將自己的財庫都使用完了,就差把皇宮之中的金銀器物賣掉了,所以到了後面李自成進入到京城之中的時候感嘆“君未甚暗”。
灰暗的是明朝的那群士大夫,辛辛苦苦積累了數千萬的家財,最後成為了李自成和滿洲人的嫁衣,自己又能夠得到什麼呢?很多時候都想不通明朝這個朝代到底是怎麼滅亡的,各個朝代之所以滅亡是因為最後那幾個皇帝昏庸無道,但崇禎卻是勵精圖治啊!也不沒能夠拯救了大明,反而是被關外一個人口不足十萬的女真小國取代了,成為了漢文明之悲。
清末軍隊的實際情況
清朝末年的軍隊組成簡單一點可以分為由八旗制度組織之下的滿洲精銳八旗和漢人八旗,以及作為位於二者中間的蒙古八旗,這八旗制度在清朝初期的時候戰鬥力十分的強悍,基本上可以做到以一萬人碾壓明朝軍隊十多萬,很多鎮壓農民起義軍無比厲害的地方部隊在和八旗軍隊交手之後都是嚇得魂飛魄散,認為找不到對付八旗軍隊的辦法了。
可是這支部隊到了康熙皇帝晚年的時候戰鬥力就已經下降很多了,從東北老林子走出來的時候他們很強大,但第二代第三代養尊處優之後反而是連漢人軍隊都不如了,從鎮壓無敵四方到只能欺負欺負老百姓,這就是那個時候八旗精銳的普遍情況,所以到鴉片戰爭爆發的時候,道光皇帝都是下令讓地方上的四川兵和廣西狼兵去衝,那個時候的八旗是真的廢了。
到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清朝軍隊的組成和實際權力已經掌握到了漢人士大夫手中,曾國藩一個貧苦讀書人橫空出世,一手創辦湘軍平定了南方太平天國之亂,後來又一次的開始組建淮軍以及各種地方部隊,清朝末年的財政體系雖然不行了,但還沒有到明朝末年那種完全崩壞的地步,清朝新式軍隊的訓練其實的來源於滿洲貴族的不安。
因為他們看到了湘軍,楚軍,淮軍,川軍的強大,知道清朝的覆滅只不過是舉手之勞,當時最大的敵人是西洋人,所以曾左胡李才沒有篡位。可是慈禧這些人心中依舊是害怕的,所以他們需要訓練新式軍隊來保障自己的安全,希望將兵權收攏到自己八旗人的手中,這支新式軍隊的俸祿和裝備都要比其他軍隊好太多了,其中的錢財是因為清朝保持著對於全國大部分地方的統治,可以透過增稅的方式增強軍隊裝備。
總結
綜上所述,明朝末年和清朝末年面對的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的情況,明朝末年張居正的十年改革早就被萬曆皇帝的好大喜功消耗完畢了,後面的泰昌,天啟和崇禎很難使得明朝再次中興,沒有改革的決心和能力,而清朝則是不同,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就被西洋人打醒悟了,及時的進行了長達30年之久的洋務運動和各種革新,這才使得後期訓練軍隊有足夠的財務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