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語人間:每天10分鐘,讀懂1本好書,點選文章右邊的「關注」,一起成長
大家好呀~
今天,靈遙將為你帶來一本新書,名字叫做《古色之美》。
天青、月白、緋紅、鵝黃、皓、藕荷、艾綠、赭石……古人對顏色的命名,可謂是既嚴謹,又浪漫。這些顏色的背後,又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和靈遙一起翻開這本《古色之美》,一起走進這些經典古色,感受中國傳統色彩之美吧~
01.
青
《釋名》中說,“青,生也,象物生時色也”。
春來複蘇,萬物生長,金文裡的“青”,好比從盆中剛剛萌芽的小草,雖然那麼低微,卻已然執著地顯露出無窮的生機。
作為東方正色,青的地位不可謂不高,然而,“青”的概念卻始終不清晰,從青草的綠,到青天的藍,再到青絲的黑,甚至紫灰色,都可以稱作是“青”,但最為多見的還是如今不同深淺的藍。
眾多青色中,以汝窯的成色“天青”最為別緻,它因一句“雨過天晴雲破處”而為人所熟知,因藍中帶綠,綠中帶藍,又夾雜著若隱若現的胎骨色,馳名海外。
一句“家有萬金,不如汝窯一片”,道盡了千百年來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對它的眷念與喜愛。
02.
紅
紅字最早出現於金文,左絲右工,顧名思義與織物和手藝有關,“女紅”之稱謂,含義至今未變。
古時的紅,卻遠沒有如今那麼濃烈,《釋名》中解釋為“白色似絳者”。《說文解字》也記載,“紅,帛赤白色”,是類似桃色和粉色的淺紅,當然也只能屈居於南方間色的代表。
唐朝以後,“紅”才逐漸成為泛指不同深淺明暗紅色的統稱,包含了赤朱丹絳等各種紅色系的稱謂,一躍成為代表中華民族的“中國紅”。
在紅色色系中,又以“朱”最為出名。
“朱”是一個有意思的別稱,可以是樹木,也可以是礦物 —— “硃砂”,即硫化汞天然礦石,大紅色,有金屬光澤,為最早的礦物顏料之一。
另有守護南方的四靈之一“朱雀”,可見“朱”在古人心中的地位。
03.
黃
《說文解字》裡明確說道,“黃,地之色也”,《論衡》也記載,“黃為土色,位在中央”。黃色毋庸置疑是代表中央的五正色之一。
天地玄黃,也成了最高等級的色彩搭配。在這裡,黃統轄了塵世的一切:土地、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黃種人。在隋唐以後,黃成為了象徵天子的御用之色,從而躍立於紫禁之巔,千年不倒,
黃色色系中,鵝黃是我的最愛,想象一下初生小鵝鮮嫩的絨毛,便知道它為何會如此討喜,以致於頻頻出現在詩人筆下,與百姓生活中。
而在南北朝時期,大約受到了佛像塗金的啟發,胡婦中開始流行以黃色染畫或貼上於額間的美容方法,在唐代成為當時最流行的妝容。
04
白
白的甲骨文字形,像日光上下射,故古人說,“太陽之明為白”。在二色出分時,白成了與黑對立的一面,一起構成了宇宙日夜交替、萬物陰陽迴圈的世界觀。
在《詩經》中,先民們以“皎皎白駒”比喻品行高潔的賢士;殷商崇尚白色,多穿縞白的衣服;到了秦代,白色則成為了庶民穿衣的顏色,後引申為“白丁”,代指沒有知識或沒有功名的讀書人。
唐代才子多穿麻質白袍,“一品白衫”是文人們的雅號,到了宋代,白服又是進士、舉子、士大夫們交際時喜歡的服飾。
正如我們有時嚮往白色,如白皙的容顏、白衣飄飄的先人,但當白色表示死亡、投降時,我們又避之不及。
“鉛白”則是古代百姓生活中,較長使用的一種白色,來自金屬鉛,是一種胡地傳過來的粉末,又稱“胡粉”,常用於壁畫繪製,或是妝造中。
對於黃種人來說,對白皙的追求永無止境,沒有最白,只有更白,《詩經》裡的“膚若凝脂”,《逍遙遊》裡“肌膚冰若雪”都體現了古今如一的審美觀。
因而,縱使鉛白毒性非常強,長期使用會讓面板看起來枯槁和蒼老,唐代女子個個以鉛白粉敷面,這種風氣甚至影響了東瀛藝伎。
以上,便是今天的內容。
下一篇裡,靈遙將為你帶來黑綠紫褐這四類傳統古色的解讀。
敬請期待吧~
注:圖片來自網路
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
文 | 武靈遙,一位踐行著「日讀書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職業讀書人,更多好書拆解詳見個人公眾號:書語人間(syrj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