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紅樓夢》裡寫道:“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把功名利祿當成糞土,人就會像神仙一樣快樂,道理誰都懂,可惜做不到。
春秋時期,襄公二十四年,魯國的叔孫豹到了晉國。範宣子問他,什麼是“死而不朽”。
範宣子又說,他的祖先,都是名門望族,在虞舜之前,就是陶唐氏。現如今,他是中原的大人物。世代都興旺發達,應該就是“不朽”。
叔孫豹說,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做到這“三個立”的人,就是死後多年,還會被人記住,至於家族的東西,不論哪個國家都有,僅僅是高官厚祿的東西,不是不朽。
將軍岳飛曾說:“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一個人的功勞,就像塵土一樣卑微,想要功成名就,還要披星戴月,走很長的路。
別惦記自己,多為江山社稷考慮,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放下了功名,才是“正道”。
02
學會立德,厚德載物。
秦國能夠興旺發達,最後一統天下,外表的經濟發達、武器精良的結果,其實是眾望所歸。
多年來,秦國的大王,遵從道德規範。
比方說,春秋時期,僖公十三年,晉國遭遇了饑荒,派人來求購糧食。秦穆公和大臣們商議,該如何處理?大家都認為,天災是不可避免的,應該拋開各種恩怨,愛護百姓。別國的百姓,也是天下蒼生。因此,有了泛舟之役的壯舉。
戰國時期,秦惠王說,羽翼未豐的鳥不能高飛,法制不全的國家不能有效獎罰,道德不高的人不能得到百姓認可。
常言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樹立了道德的秦國,越來越興旺。可是,被慾望控制的秦始皇、秦二世,一心想要打造豪華的宮殿,要長生不老,濫用權力,導致民不聊生,很快就被推翻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立德可以不朽,失德可以遺臭萬年。
自古以來,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加上其真實作為,合起來就是人生的一道光芒,一旦弄丟了,生命就進入了黑暗時期。
03
學會立功,惠及世人。
都江堰能夠千年不朽,不僅僅是質量過硬,更是功勞蓋世。
素有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常常有水患來襲。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體恤民情,多番考察,率當地百姓治理水患。
後來,關於李冰父子治水的傳說,讓人心生敬畏。
李冰把自己的兩個女兒打扮一番,要送給江神,但是江神不領情。李冰大怒,和江神搏鬥,逼著江神變成了蒼牛。後來,江水裡立了三個石人,按照規矩,枯水時期,水不能低於石人的腳背,漲水時,水不能高於肩膀。
南宋朱熹在《朱子語類》裡寫道:“梓潼與灌口二郎兩個神,幾乎割據了兩川。”
《太平廣記》裡,范成大稱:“冰擒神鎖鎮於伏龍觀。”
傳說不是真實事件,但一定是功勞深入人心,有了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從古至今,老祖宗留下的“豐功偉績”,不計其數。比方說,用來抵禦外敵的長城;繁榮貿易的運河。
一個人的功勞,恩澤了萬物,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就能夠一直留存下去。
曹操說過:“沒有才能的人,不能立功,無益於國家,不得受祿賞。”
真正的立功,不是為了自己的名氣,也不是為了賺多少錢,而是把自己的一切,投入到服務群眾當中去。即便受到了賞賜,也要與群眾分享。
04
學會立言,取信於人。
春秋時期,魯國臧文仲,發表了“賢者急病而讓夷,居官者當事不避難,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國家無違”等言論,得到了國君的讚賞。
在處理財物方面,他認為:“鑄名器,藏寶財,因民之殄病是待。”
戰爭的緊急關頭,他說:“國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將無不趨也。”
任何時候,他都以大局為重,以民為重,積極推動地方和諧,發展道德規範。所以,他的言論,得到了廣泛傳播,至今還有人去學習。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
以此看來,一個人的言論,也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唯有自己公道正派,別人才會服從。
那些譁然取眾的言論,就像“皇帝的新裝”,遲早要被戳破,蕩然無存。
05
立德、立功、立言,才是一個人高階的功名。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如何讓人生更有價值和意義,那就要堅持“立人”,讓自己的言行舉止,融入到集體之中去,奉獻畢生的精力。
真正有功名的人,反而把功名看淡了,一直很謙卑。
作為普通人,應該做到這幾點:一是有家國情懷,承擔應有的責任;二是用高尚的道德去感染身邊的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三是不悲觀厭世,做一個陽光一樣的人;四是學會尊重別人,而不是去控制別人;五是調整自己的心態,不管活得多難,都別坐地不起。
要懂得,人生最大的價值,就是百年以後,還能被人惦記,常常想起曾經的美好。
朋友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在歲月的長河裡,我們不過是一滴水那麼微小,但是你要是堅持助人為樂,那麼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
立德,眾望所歸。
立功,普度眾生。
立言,開口如金。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