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之下,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怎麼辦?
“雙減”以後,孩子整天無所事事、虛度時光怎麼辦?
最近家長們關心的話題大多集中在這兩個方面。然而,這其實是個偽命題。
一方面,孩子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只是作為父母的我們,看不到他們的“學習”。打個比方,大寶最近總愛在洗手檯玩水,忽然有一天,她對我說起她知道哪些東西會浮起、哪些會沉入水底,再後來的一天,她在我熱牛奶時突然問我“你知道沒有凸透鏡的時候怎麼把東西放大嗎?就是這樣放進水裡,然後你看”她舉起熱牛奶的玻璃碗,“從旁邊看,牛奶是不是變胖了?”我沒有教過她浮力,也沒有告訴她水中的光折射,但是我相信她已經從生活中理解了這些,而且理解的遠比書本更加透徹。
另一方面,我們大人總希望讓孩子學習那些枯燥的按部就班的東西,卻無視他們的意願,因為我們要追求所謂的效率,想最快看到“成果”。比如她需要學習拼音,我們就要求她背誦、背誦、背誦。乘法口訣表,古詩詞也一樣。這樣的“學習”和天性相悖,又怎麼可能得到孩子的真心喜愛呢?
在孩子發自興趣的學習,和成人世界要求的刻板學習之間,我們缺少的,是一個載體,它是連結孩子的興趣與現實生活的橋樑。
我來分享最近大寶愛上的一本書作為例子吧——浪花朵朵出品的《關於人魚的幾乎全部真相》。
孩子喜歡什麼,你就為她創造什麼
人魚對女孩的吸引力,不亞於最耀眼的寶石。美麗的臉龐、優美的身姿、傳說中的最美歌喉以及無比神秘的海底,都深深地吸引著小女孩們。
我家安安就是人魚的忠實粉絲,從童話、到動畫、到水族館的表演,她時常問“這個世界真的有人魚嗎?”直到我送給她這本書。
二年級的孩子,只用了半個小時就看完這一整本書,然後接連看了3天。
然後央求我給她買一隻美麗的人魚,回家給人魚做了寶座,愛不釋手。
因為喜歡,她對照著人魚玩偶和書中的每一頁內容,興致勃勃地學習。
她關心,是不是所有在水中的生物,鰓都在耳朵的後面?
她關心,除了人魚,還有哪些兩棲類動物?
她關心,為什麼最早的人魚是在陸地,卻被天敵趕進了水裡?人魚的天敵,是恐龍嗎?
她不需要我督促,就可以主動地舉一反三,探索未知,尋求聯絡。
她對比不同海域的人魚族群,研究她的人魚玩偶是屬於哪一個族群?
她想知道大西洋到底在哪裡,所以我給她找出了塵封已久的地球儀。
她問什麼是淡水?
她好奇人魚如何歌唱?她們也有音樂課嗎?
她認真地比對人魚的文字,可以看出每一個符號的不同。
在看書的過程中,她成了“十萬個為什麼”,她思維敏捷、極富創造力,她細緻耐心,幾乎進入了“心流”的狀態。
我們要做的,只是在旁邊等待機會,點燃火種。
我只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聽她的講述和提問;
第二、告訴她,她的想法非常有價值;
第三、和她一起尋找答案。
在看這本《關於人魚的幾乎全部真相》的過程裡,她瞭解了人魚的傳說;透過地球儀學習了四大洋和基本的地理分佈;透過對比恐龍存在的時期和人魚演化時期的時間軸,明白了恐龍和人魚完全生活在不同時期,因此恐龍不可能是人魚的天敵的邏輯關係;她知道了淡水和鹽水的區別,順便被我灌輸了“鹽”是如何製成的知識點。另外她體驗到的“心流”,給我一個機會,告訴她時間是有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之分的“當你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或者照顧你的人魚的時候,是不是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
除此之外,她對於職業也有了新的理解。未來,是不是可以成為一名人魚學家呢?
那麼,如果想成為人魚學家,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呢?
地理、歷史、計算、語言(溝通),所以:
“現在讓人魚坐在你的書桌邊,陪你一起翻開今天學習的語文課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