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相關血管炎(AAV)是一組罕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管壁炎症為特徵,包括肉芽腫性多血管炎(GPA)、顯微鏡下多血管炎(MPA)和嗜酸性肉芽腫性多血管炎(EGPA)。
2021年,美國風溼病學會(ACR)和血管炎基金會聯合釋出的AAV管理指南指出,對於活動性重症AAV,利妥昔單抗可用於誘導緩解治療;重症GPA/MPA患者經環磷醯胺或利妥昔單抗治療實現緩解後,利妥昔單抗可用於後續的維持緩解治療;利妥昔單抗還可用於治療複發性AAV。那麼,利妥昔單抗究竟有什麼“魅力”呢?
近日,期刊J Clin Med.(影響因子4.241)釋出綜述,彙總利妥昔單抗(RTX)治療AAV的隨機對照試驗,總結其在AAV誘導緩解和維持治療中的療效和安全性。
利妥昔單抗可有效誘導緩解,不劣於環磷醯胺
2011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RTX(375 mg/m2/w,靜脈注射,連續4周)聯用糖皮質激素(GC)治療GPA/MPA。此次獲批基於RAVE和RITUXVAS兩項隨機試驗。研究證明,GPA/MPA的新發和復發患者中,RTX誘導緩解的療效不劣於環磷醯胺。
RAVE研究納入197例GPA/MPA患者,比較375mg/m2/w的RTX和口服環磷醯胺(2mg/kg/d)治療4周誘導緩解的療效。資料顯示,兩者的療效無顯著差異。RITUXVAS研究納入44例新確診、伴腎損傷的GPA/MPA患者,結果同樣顯示,RTX與環磷醯胺誘導緩解的療效無顯著差異。
需要注意的是,已發表的RTX相關研究均未納入EGPA患者。依據近期釋出的RTX治療EGPA的系統綜述,在新發和複發性EGPA患者中,RTX的誘導緩解治療均有效,並且ANCA陽性的EGPA患者的獲益可能更大。然而,還需要更多的隨機對照研究證實RTX治療EGPA的療效。
利妥昔單抗可有效維持緩解,療效優於硫唑嘌呤
此外,RTX也被推薦用於維持GPA和MPA患者的病情緩解。RTX維持治療相關研究包括MAINRITSAN、RITAZAREM、MAINRITSAN2、MAINRITSAN3。
MAINRITSAN研究納入115名AAV患者,所有患者經激素聯合環磷醯胺治療實現緩解後,接受RTX或硫唑嘌呤維持治療。結果表明,60個月的隨訪中,RTX方案在預防復發方面優於硫唑嘌呤(AZA)。
RITAZAREM研究納入復發的AAV患者,所有患者接受RTX聯用GC誘導治療。實現緩解後,患者接受RTX(每4個月1000mg,共5劑)或AZA(2mg/kg/d)維持治療。結果表明,RTX預防復發的療效優於AZA。
MAINRITSAN2研究表明,除了500mg/次的劑量之外,更低的劑量也可達到維持緩解的療效。MAINRITSAN3研究表明,在完成18個月的維持治療後,延長RTX治療時間(每6個月注射500mg,再持續18個月)可有效維持病情緩解,減少復發。
利妥昔單抗治療AAV,安全性良好
隨著AAV患者預後的改善,長期治療的安全性日漸受到重視。RTX的治療中,感染和輸液反應是最常見的不良事件。
感染
RTX治療相關感染可能與繼發性低丙種球蛋白血癥有關。經RTX治療的AAV患者中,低丙種球蛋白血癥並不少見,基線時GC和環磷醯胺暴露水平較高,並且IgG水平較低的患者更易發病。同時,RTX治療中,聯用激素、伴肺部合併症和伴糖尿病也可能是患者併發感染的驅動因素。
此外,RTX誘導和維持治療中,所有患者均應注意預防肺孢子蟲病,並積極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RTX治療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者預後不良的風險因素。因此,如果病情允許, AAV患者應在啟用RTX治療前接種疫苗。
輸液反應
RTX治療中,輸液反應的發生率較低(5%),僅有個別因輸液反應死亡的報道,通常為輕至中度反應。最常見的表現是發熱、皮疹、瘙癢和頭痛等,較嚴重的表現包括血管水腫、低血壓和支氣管痙攣等。
其他不良反應
除了感染和輸液反應之外,RTX治療6~8個月後,患者還可出現中性粒細胞減少,通常無需治療可自行恢復。有研究表明,年齡、男性、GPA亞型和環磷醯胺治療與AAV患者的惡性腫瘤發生風險相關。而與普通人群相比,RTX治療AAV患者,與惡性腫瘤風險增加無關。
小結
綜上所述,利妥昔單抗可有效治療AAV,其誘導緩解的療效不劣於環磷醯胺,雖然存在感染和輸液反應等副作用,但具有不增加惡性腫瘤發生風險等優點,並且總體安全性良好。利妥昔單抗的維持治療可有效降低複發率,療效優於硫唑嘌呤。不過其維持治療的最佳持續時間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Treppo E, Binutti M, Agarinis R,et al. Rituximab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in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J Clin Med. 2021 Aug 24;10(17):3773.